第一卷:照山河 第六十六章 白雲寺(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短暫的沉默之後,紀源當即便想到了劉洪生。
這位縣衙總捕頭,在千鈺城方圓數百里內,可是有著非常人的名聲,若是論武藝的話,更是能排進前五之中。
據說他原本曾是一方遊俠,仗著皮肉境後期的武力,可沒少做路見不平的事情。
可十多年江湖闖下來,卻發現有些人、有些事,你管得了一次卻管不了兩次三次,往往沒過幾天,犯事之人就會記不住教訓。
所以後來劉洪生便成了一名捕快,以朝廷律法讓犯事之人吃足苦頭,哪怕刑滿釋放也幾乎不敢再去重操舊業。
在成為總捕頭之後,他的名聲甚至傳到了其他縣城,提及千鈺城的劉洪生,就算是尋常百姓也會叫一聲好漢子。
更別提這些年來,以其豪爽的性子,還有那一身的正氣,劉洪生在方圓數百里的黑白兩道中,都積攢下來了不少人脈。
而如今以千鈺城內的光景,若是最後情況真的失控,也唯有這位總捕頭出面,才能聚齊足夠的力量,去與那幕後佈局之人掰掰手腕。
否則的話,一旦城中大亂,各方勢力必定是各自為戰,誰也不可能服誰,如此一盤散沙必將會被逐個擊破。
“總捕頭應該是發現了端倪,並沒有被喚來縣衙。”
一名年輕捕快開口,他曾聽師爺孫有方自語,說那劉洪生警惕性太高,只是遣人傳令竟然都能被他發現端倪。
不過雖然劉洪生有所發覺,但他如今究竟身在何處,卻是沒有人知道的,就算是幾個與之相熟的捕快,也不敢斷言什麼。
哪怕是尋常的捕快,也知道在這種時候,絕對不能去以往常臨的地方,更別說劉洪生這位縣衙總捕頭了。
除非他自己願意,否則翻遍整個縣城,也不可能找得到對方的半點身影。
“城隍廟和縣衙已經淪陷,裡面不是墮入魔道的神祗,就是被控制了心智的捕快。”
趙遠松面露凝重之色。
正當此時,有腳步聲從大門方向傳來,旋即便可看到邋遢書生沈浪,正帶著一名神色萎靡的年輕僧人走入道觀中。
“白雲寺也沒了,整座寺廟都淪為了妖邪之地,在其中修行的佛家修士全部坐化了。”
沈浪一屁股坐在紀源的身邊,搶過他手裡的茶壺便仰頭灌了好幾口。
他告訴眾人,白雲寺的修行中人並不是被人殺死,而是陷入到了自我懷疑之中,最後心境崩毀自行坐化。
快速說完自己知道的情況後,他便開始翻弄紀源的袖袍,似是在尋找著什麼東西。
見此一幕,紀源沒好氣的抖了抖長袖,立即有幾瓶丹藥從中掉落出來。
沈浪樂呵呵的服下丹藥,在將幾個瓷瓶丟給了低著頭的慧心,然後當場盤坐調息了起來。
“節哀……”
見慧心低頭不語,緊緊的握著那幾個瓷瓶,紀源忍不住輕輕一嘆。
白雲寺中的那些佛家修士,並不是那種閉門不出,只懂得埋頭在經書裡的死腦筋。
反而會時常離開寺廟,行走在大街小巷,甚至是城外的山野鄉鎮中,無償的為人看病採藥,這也是為何在崇尚道家的大渝王朝內,白雲寺依舊可以香火鼎盛的原因之一。
而在這其中,尤以慧心的師父最受百姓尊敬,對方修行數十年,也為千鈺城的百姓辛勞數十年。
看病採藥、修路搭橋、開設粥鋪等等等等。
此時不論是趙家護院們,還是縣衙的幾名捕快,紛紛出言安慰,希望慧心不要太過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