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話又說回來,光有這份方案是不夠的,還得有具體的生產方案。

是以江辰又問道:“具體的生產方案,如何保證儘快開始生產,有沒有?”

“有的。”葛軍又拿出一份方案,說道:“我的想法是,能配套儘量配套。

比如隔膜泵,如果南湖機械廠這邊供應不上,咱們就就近尋找新的廠家配套。

比如殼體,如果當地沒有自己生產的條件,這邊也供應不上,可以從當地找。

這樣一來節約成本,二來可以加快速度,三來帶動就業,地方上也喜歡。”

還是省很多事的。

儘管這些江辰都能想到,但至少不用他費完腦子又費唇舌,有一個能想到這些的人,事情會好辦很多。

好處也是多方面的,省錢,快,地方上喜歡,還容易複製貼上。

聽完江辰點頭道:“行,就這麼辦,分散生產,集中管理,這件事葛總你來負責,儘快把完整的配套方案發到咱們要去的地方,讓地方上先準備動員。

另外,姚總你配合一下,拿出完整的操作規程,動員有經驗有幹勁有能力的員工,組成團隊隨時準備出發。”

就這麼定下了。

核心是分散生產,集中管理,而分散生產的核心,又在於就地配套。

這樣省時,什麼都不用做,直接組裝就完事。

也能有效的把閒置的資源動用起來,帶動就業,畢竟這一時期地方上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工業配套能力的,那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真要用好了,不失為一大助力。

當然,僅僅這樣也不行,生產是搞定了,管理也不能拉。

是以短暫的會議後,緊跟著又開了一場全公司高層會議,以葛軍等各部門重點培養的骨幹為主,加入一批職場新人,成立了配套小組。

小組徐玥擔任組長,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儘快協助完成配套,讓外面的分廠儘快運作起來。

具體的採購,財務,銷售,等工作,依然由各部門分管,公司派專門的工作組,同時公司內部成立監察部,不定期對包括財務採購質量在內的各項工作進行巡視檢查。

這樣市裡又高興了。

因為不論是倒班提升產能,還是新的部門及各部門人手擴充,都需要人。

尤其要大量往外抽調人手的情況下,四班三倒,需要增加的一線員工達三千以上。

江辰也沒等。

會議結束,安排張海去財務領錢採購一批手機,緊跟著他又把酸菜,噴霧器,兩家公司質檢部都召集起來。

楊梅也在。

任務就一項,起草標準。

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做產品,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商場上也大抵如此。

不過他做標準,不是為了賺錢,掌握話語權,而是為了保障消費者利益。

就好比老壇酸菜,如果制定自己的標準,並使之成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那麼就可以有效督促生產,保證食品衛生安全。

屆時不按標準來,可以,但後果自己承擔,勿謂言之不預,別被查了被舉報了又來哭。

噴霧器也一樣。

他不是要吃獨食,他也不介意有更多的同行參與進來,但有一點,得有底線,守規矩。

別的都可以不談,有一點,質量必須保證沒問題,不然就等著被查被舉報。

就這事,看起來不起眼,也不賺錢,實際上在他心裡地位很高。

比外出辦廠搶地盤都高。

所以說得就不免多了些,要求也比較嚴格。

等這個會議結束,一上午也差不多了,回到辦公室,徐玥倒了茶過來,問道:“那那些仿製咱們生產的呢,暫時不管了?”

這事是經銷商反映上來的,剛來就彙報了,但之前的會議室並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