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章 死囚押法場 平地起波瀾(第1/2頁)
章節報錯
導讀:官多缺少候補隊伍壯大,有署理短實授,靠此維持局面。
大清開國,王命旗下無人能生還;長沙城外,半路竟然殺出程咬金。
午時三刻,弁痞死囚人頭能否當真落地?
(正文)七月初的湖南省城長沙,正是熱浪灼人、花開蝶舞的季節。這一天的後半夜,因淅淅瀝瀝地下了一場毛毛細雨,清晨起來,不僅空氣涼爽宜人,萬物也都新鮮了許多。彷彿一夜之間來了神仙,不經意間打了個哈欠,凡世間於是都抖擻精神了。
但天空此時仍是陰沉沉的,偶爾還有溼溼的東西落下來。暖暖的,軟軟的,讓人分辨不出是雨,還是大霧凝集後形成的水滴。
發審局今兒又要殺人。
因為頭天貼出了告示,所以早飯剛過,湘勇尚未正式清街,已有百姓搖著鵝毛扇子走到街上,三五成群,七九一夥,一邊說著閒話,這之中自然也夾雜著混話,一邊等著看熱鬧。
發審局今兒要斬的人,畢竟不是普通土匪,也不是通匪的嫌犯,而是在省城赫赫有名的協標都司,一個長沙百姓人人懼怕的人物。
在省城論起來,四品頂戴本不為重。武職四品,就更加不勝其數。
咸豐初年,湖南已經擁有正四品候補道三十二位、從四品候補知府則維持在四十上下。候補道當中,還有八名恩賞了三品銜、四位加了按察使銜。四品以下直至未入流候補的佐雜等胥吏,沒有四百,三百是擋不住的。這些都在朝廷規定的定額之內。
太平軍聲勢鬧大後,大清國隨著形勢發展,開始在各省大量用兵。軍功於是漫無邊際地多將起來,各領兵大員的保舉單,也廝拼著越拉越長。
這就出現了一個官多缺分少的問題。為了化解這些矛盾,清廷於是採用賞空頂子、黃馬褂的辦法來鼓舞士氣、增強鬥志。各省的候補官員隊伍,於是開始毫無節制地壯大起來。
至咸豐三年初,在湖南省城候補的大小官員,就已遠遠超過了七百之數,幾乎可以組建兩個騎兵營。
發審局成立後,曾國藩從這些人當中,挑選了五十餘位加委了臨時差事,多少為巡撫衙門減輕了些壓力;江忠源幫辦江南軍務後,曾委託駱秉章又挑走了八十餘位趕往湖北,隨軍南下,辦理文牘、糧草轉運等事。巡撫衙門的壓力,無形中又減輕了一些。
儘管這樣,仍有五百餘名只有頂子沒有缺分的大小官員候補待差,軍功、武職更多。
地方上的這些事情傳到京城,咸豐帝經與身邊比較親近和信任的各王大臣們籌議後,儘量採用署理的方式來任用官員,非大功者、朝廷特別信任者,不予實授。張亮基已經署理湖廣總督多時,仍未實授;潘鐸直到離任,仍是署理。就是明證。
實授和署理是有區別的。實授每三年算一任期,期滿經上憲“大計”後,奏明朝廷,決定官員的去、留、升、調;署理則是臨時性質,長不準超過一年,短可幾日。這就使得許多候補官員,或多或少、或長或短,能輪流辦個差,不至於候補到死。這對候補的人來說,多少是個安慰。
綠營都司僅是四品銜,但因被上憲倚重,情形自然又與普通四品銜不同。
告李都司的狀子最初兩年是很有幾份的,但因遞上去後大多變成了不回頭的黃鶴,加之兵燹連綿,京控甚是不易,也就不再告了。閨女被他奸了,闔家搬離省城繼續活著;兒子被他打殘了,也把這口惡氣忍下肚去,該幹什麼還幹什麼。
李都司於是愈加肆無忌憚了。
發審局成立後,省城殺人已很平常,百姓圍觀的興趣幾近於零。
但因今兒要殺的人太不尋常,百姓圍觀的興趣於是又被提起來。
多數人並不相信告示上的話,決定認真、詳細地再看一回殺人,不過是想證實一下,要殺的人當真是李都司,或是別的什麼都司。
湖南幾任巡撫都未敢動李都司一根毫毛,一介丁憂侍郎,幫辦湖南團練大臣,當真敢向李都司痛下殺手?
連小兒知道,問斬李都司,就是挑戰協標,就是挑戰滿貴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