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朝廷頒聖諭 侍郎赴衡州(第1/4頁)
章節報錯
導讀:姨娘生下團練,低三下四尋出路;巡撫署總督,湖南官場起變化。
湘勇訓練稍見眉目,一篇控憲狀子飛了進來。
督、撫交割之際,曾國藩的藍呢轎卻悄悄出了城關。
(正文)從楚勇大營歸來,曾國藩一改過去的舉棋不定、怨天尤人的態度,決定振作起來,從無望之中尋找出一條出路,把團練訓練成一支能打硬仗的勁旅。
他把自己關在簽押房裡,先動手草擬了一封《與各州縣書》
書曰:“啟者:國藩於六月奉使江西,七月廿五日在安徽太湖縣痛聞先慈大故,即日奔喪,買舟西上。行至武昌,始聞長沙被圍之信,拋棄行李,僅攜一僕,匍匐間行,於八月廿三抵家。即以九月十三權厝先慈於居室後山。方擬另尋葬地,稍盡孝恩。臘月十三奉到諭旨,命辦理團練鄉民,搜查土匪諸事務。即於廿一日馳赴省城與張中丞商辦一切。方今之務,莫急於剿辦土匪一節。會匪、邪教、盜賊、痞棍數者,在在多有。或嘯聚山谷,糾結黨羽,地方官明明知之而不敢嚴辦者,其故何哉?蓋搜其巢穴,有拒捕之患;畏其夥黨,有報復之懼;上憲勘轉,有文書之煩;解犯往來,有需索之費。以此數者,躊躇於心,是以隱忍不辦。幸其伏而未動,姑相安於無事而已。豈知一旦竊發,輒釀成巨案,劫獄戕官,即此伏而未動之土匪也。然後悔隱忍慈柔之過,不已晚哉?自粵匪滋事以來,各省莠民,滄懷不肖之心,狡焉思犯上而作亂,一次不懲,則膽大藐法;二次不懲,則聚眾橫行矣。聖主宵旰不安,嚴飭殲除匪黨。張中丞仰體聖意,日日以除莠安良為心。前月曾有一札嚴拿土匪,令州縣力能捕者自捕之;力不能者,專相送信至中丞署內,設法剿辦。但期無案不破,無犯不懲,一切勘轉之文,解犯之費,都行省去,寬以處分,假以便宜,此亦明府有為之會也。國藩奉命查辦匪徒,才識短淺,耳目難周。惟求明府努力同心,匡我不逮。或飭諭紳耆與之協拿,或專丁來省,請兵密剿,方略無常,惟期迅速!去一匪則一鄉清淨,剿一巢則千家安眠。匪惟國藩厚幸,實大有造於我桑梓之邦也!”
曾國藩稍一思忖,提筆又寫了《與省城紳士書》與《與湖南各州縣公正紳耆書》二文。
《與各州縣書》和《與湖南各州縣公正紳耆書》二文,刷印多份,當晚即加蓋了發審局紫花大印,交由專差遞往各州縣;《與省城紳士書》一文,則在第二天一早便出現在長沙城的大街小巷。
晚飯前,曾國藩又乘轎到巡撫衙門找張亮基商量,由張亮基出面,借調提標中軍千總諸殿元任省城團營教習;借調負責在湘陰查拿水匪的綠營千總楊載福和把總黃翼升,到發審局供職。張亮基都一一答應下來。
這時,省城四營湘勇都穿上了勇服,給軍官的馬匹也都全部分發給各營。此時的湘勇雖然大都使用大刀、長矛、砍斧、鐵棒等冷兵器,只有很少一部分勇丁使用抬槍、鳥槍,但訓練並不懈怠。
不多幾日,曾國藩在京師時的管家唐軒,也**來到省城。曾國藩命其到糧臺幫辦事務。
這期間,瀏陽周國瑜設立徵義堂,廣收會黨,人數過萬。即將起義時,事機洩露。因此時長沙稍安,張亮基於是遣楚勇三營剿捕之,請曾國藩調一營湘勇配合。征戰過程中,楚勇與湘勇從徵義堂繳獲近千杆洋槍,四門洋炮。事平之後,湘勇分得五百杆洋槍、兩門洋炮。江忠源此舉,對缺炮少槍的湘勇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曾國藩將這些新式武器平均分配給各營,內心卻對江忠源,憑添了無比的感激。
此次“平亂”,楚、湘各勇共抓獲“徵義堂”會黨近千人,其中大小堂主過百。
這些人被押到發審局後,曾國藩先把一些隨從和盲目隨從者挑出來,窮者杖責,富者罰銀,由當地鄉紳具保領回,著地方官嚴加看管;凡大小堂主以及主動響應者,均鎖進站籠之中,放到車上,由勇丁押著遊街三天,然後一律梟首示眾。
發審局原有站籠五隻,曾國藩見站籠者太眾,又讓人連夜打造了二十隻。儘管如此,仍不夠用。
不久,太平軍遣人密至常寧、耒陽,封官許願,暗中發展黨眾,想利用太平軍攻打長沙時起事。有鄉民將訊息傳遞給縣衙。兩縣急報發審局。
常寧知縣稟稱:“查粵匪多人入境,竄鄉走裡,蠱惑生事,請派兵捕剿。”
永興知縣稟曰:“探得耒陽地方廠下大河灘等處,土匪聚眾滋事,請派官兵捕剿。”
曾國藩不敢遲疑半刻,當即給兩縣批飭回文,稱:“現經派委教諭劉長佑,守備李輔朝,生員王錱等管帶楚勇五百,湘勇三百,前往進剿。仰該縣協同兜捕,並探明賊首蹤跡,進兵途徑。一面遣人至耒陽清泉一帶,迎導大兵;一面飛稟省城。又給永興武舉陳步元,貢生劉茂廷,各札一道,即行飭差送往,令其出力堵截,以期迅速撲滅!”
批飭送走,曾國藩連夜遣恩賞教諭劉長佑、守備銜李輔朝、王錱統率湘、楚各營八百人飛馳趕往兩地剿之。因動作迅速,不僅將太平軍派到兩地的三十餘名天兵天將一舉抓獲,還把剛在當地發展的一名天將、九十二名天兵捕拿。
這些人被押到發審局後,曾國藩馬上升堂審理。
剛剛審理了七十幾人,曾國藩已然驚得目瞪口呆。因為曾國藩發現,在這九十二新入夥的天兵當中,竟然有六十幾名,是上次被鄉紳具保領回去,著地方官嚴加看管的人!這些人不僅不思悔改,竟然又跑到別縣參加了太平軍!顯然,這些人是鐵心與大清國做對頭了——如果此次再放過他們,他們只要有機會,肯定還要參加太平軍!
曾國藩先把已經招認的三十名天兵天將鎖進站籠裡,遊街後梟首;餘下的人全部關進大牢裡,想和按察使司衙門以及兩縣的父母官們商量後再決定如何發落。
但事關發審局的事務,湖南按院是不敢插手、進言的;而兩縣知縣奉命進省後,卻又堅決不同意對這些人處以極刑,理由是:用刑過猛,民心會更加不穩;尤其是非常時期,更要小心從事。
把兩縣知縣送走後,曾國藩半夜未得入眠。
第二天尚未起床,又有訊息傳到曾國藩耳中:有十幾名太平軍扮作逃荒人模樣遣入湘鄉,欲對荷葉塘曾府下手;朱孫詒得到確報,當即帶衙役及團練趕到荷葉塘,將正欲下手的這十幾名太平軍抓獲——這些人正由團練解送省城。
朱孫詒最後又向曾國藩信誓旦旦地表示:他已派專人帶著團練日夜守候在荷葉塘;一有可疑的人出現,馬上逮問。
讀過朱孫詒的稟文,曾國藩當即作出決定:從兩縣抓獲的人全部斬首,無一寬免!以後也要如此!曾國藩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民安分守己,不敢輕上賊船;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太平軍無機可乘,斷絕其來湖南生事的念頭。使湖南真正達到“盜賊屏息,莠民多改而從善的”目的;當日,他又收到安化縣急報:稱有鄉紳林某以辦團衛裡為名招募鄉愚、痞棍、市井惡霸五百餘人結伍。現在派人到外省購槍買炮,又暗中去聯絡太平軍,欲殺官起事。
曾國藩當機立斷,馬上派快馬趕到衡陽傳令:札飭劉長佑、江忠濟二人起所有勇丁,飛赴安化捕剿。曾國藩特別密告劉長佑,除首領押解省城審訊外,所有脅從可就地處斬。
一時間,湖南各縣,刀光劍影,風聲鶴唳;人人恐懼,戶戶小心。到處是一隊隊抗槍掄棒的湘、楚勇丁,由一縣殺往另一縣,無一處不到。使遣匿在各鄉村準備起事的零散太平軍,藏無可藏,躲無可躲,真正叫苦也。
長沙發審局的血腥氣開始越來越濃重。
“曾國藩”三個字也很快被“曾剃頭”、“曾屠夫”所取代。一時間,太平軍對曾國藩切齒,許多想投靠太平軍的百姓亦把曾國藩恨入骨髓。
曾國藩的惡名先是在湖廣各地傳揚,慢慢延至其他省份,三個月後,竟然連遠在京城的咸豐皇帝也知道了“曾剃頭”這綽號。
咸豐沒有對曾國藩的做法著一言,但內心是贊同的。
大學士祁寯藻不分眉眼高低地陳上一折,想請皇上申飭曾剃頭一頓,以安民心。
咸豐皇帝收到摺子的當天即把肅順召進宮中;肅順出來後,鄭親王端華又被傳進去;端華還未出來,怡親王載垣又飛也似地走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