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臉經過三個月的整頓,工作基本理順,整個受入檢查課的工作熱情,也完全被調動了起來,有了問題都是群策群力去解決。

誰也想在疤臉和佐佐木跟前,表現出來自己的能力很強,希望能夠得到重用。

疤臉個人,從中也是學到不少的東西,各種材料的加工工藝、管理要點、品質要點等。

還有就是體現在收入上,到十二月底,疤臉每個月的加班時間。基本是保持在四十個小時左右。

這裡完全是按照平日加班一點五倍,週末加班兩倍的工資來計算的。

所以疤臉的到手工資每個月都接近四千,這個工資水平在2000年已經算是很高的了。

還有一點就是灰色部分,現在能被疤臉認可,並且開始正式走疤臉這條道的供貨商,只有三十幾家。

大家還都在磨合,再說這種東西,都是按照每月的供貨後的結款金額來計算的。

村田公司的結款是月結三十天,也就是,一月份整個月的供貨到二月初開始對賬,然後在二月底之前結款。

供貨商會在三月上旬將他需要維護的關係維護好,短短的三個月,疤臉的灰色收入就達到了二十多萬,這僅僅是個開始。

疤臉雖然在工作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有些供貨商也開始受益。

但是現在開始也是進入生產淡季的階段,供貨金額和利潤都出現了大幅下降。

所以,這只是表示一下自己的決心,再就是心照不宣的定一個標準。

也就是說,疤臉現在拿到的,其實是人家八月份訂單部分,那時他還沒能幫助人家呢。

但也沒有人會計較這麼細,能趕快與新來的領導搭上線,也是他們求之不得的事。

每一次大的變革,有受益的就有倒黴的,這也是必然出現的問題。

但是這次不同的是,那些倒黴的供貨商,完全屬於自作自受。

他們都是因為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品質管理水平低下而被減量,甚至被淘汰,所以無話可說。

而且疤臉也承諾,只要他們在各方面都能夠達到村田的要求水平,以後會優先考慮他們。

畢竟供貨商的資源越多,競爭也就越激烈,就更能造成一個良性競爭的環境。

在這裡面,有兩個比較特殊的供貨商值得單獨說一說,從這兩個供貨商的例子,基本可以看出疤臉和以前賴部長不同的做事風格。

一個是村田的外做供應商,也是做傢俱的,叫港濱傢俱有限公司。另一個是給村田供螺釘和合頁等衝壓件的,叫濱德盛金屬製品有限公司。

前面說過,村田的外做供貨商共有六家,一年的採購額是一點二個億。

有一家是日資的,其實就是一個日本人在濱城幹了個工廠,自己的產品銷路一般,所以從村田這邊接一些活,補充一下負荷不滿的問題。

供貨量基本維持在10%,也就是一年一千二百萬,這主要是因為,他能接的最大訂單量就是這麼大,如果他的裝置和加工能力大,所有的訂單都是優先給他。

這種供貨商走的是上層路線,就是他們和長野還有佐佐木,及其他部門幾個日本人的關係都很好,經常一起吃飯娛樂,之類的。

這個也容易理解,人家也是自己人嘛,當然要優先照顧。

這種供貨商,對於受入檢查課來說,就是最不受歡迎的供貨商,什麼也得不到不說,工作還得小心翼翼。

如果長期負責這個供貨商的檢驗員,就相當於原來被流放的犯人。事實上在村田公司也是這種說法,哪個檢驗員被調整到那個公司,大家都說他被流放了。

剩下的五家有三家是港資的,兩家是中國的私人企業。

從品質、價格、交貨期(內部叫QCD)三個最重要的指標來考核,三家港資的屬於最好的,其中就有要說的這個濱港傢俱有限公司。

濱港公司的老闆魏天罡,以前是濱城人,後來定居香港,自己在香港做傢俱生意,大家都叫他老魏。

八十年代末在濱城投資組建了這家生產工廠,最輝煌的時候是十年前,一年的營業額能上千萬,1990年的千萬可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

村田在這裡建廠時,它早已風光不再,一年也就幾百萬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