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茯苓穿過後,對原身的記憶基本上並沒有繼承多少。

可以說,她就算是活過來了,也是兩眼摸瞎。

所以對原來的趙家,也知道的不多。

至於趙父有什麼舊相識,那就更不清楚了。

孫怡悅見狀,又追上來問:“那你以前認識文鳶姑姑嗎?她進宮前也是官家女子,後來家道敗落,才不得已選秀入宮想搏條生路的。若非她一心只想著做女官,當年應也會成為宮妃。”

文鳶姑姑選秀的事兒,其實在一段時間裡,也總被宮人們津津樂道。

那會兒,現在的芸太后還是芸嬪。

芸嬪生得貌美,家世又顯赫,在宮中很是受寵。所有選秀女子她都不放在眼裡,能讓她當作對手的,只有育有嫡長子的皇后。

到後來,增加了文鳶一人。

文鳶容貌並不敵芸嬪,但她才學出眾處事大膽,在那些戰戰兢兢的秀女中,她格外的獨特。

這種獨特,非常吸引閱遍萬千美女,卻發現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先皇。

先皇算不上千秋一帝,卻也是個人人稱頌的明君。

他在位期間,百姓安居樂業,邊關無人敢犯。唯一讓人詬病的,就是好色。

先皇很中意文鳶,文鳶卻並不想給皇帝當小老婆,她進宮本就是衝著當女官來的,這會兒自然也不願更改心意。

先皇頭一次遇到敢拒絕自己的女人,一邊惱羞成怒一邊又不甘心,僵持到最後,差點將文鳶殺掉。

皇后數次相勸,芸嬪一時興起撒嬌要人,這才讓先皇有了臺階,把文鳶扔給了芸嬪。

但一開始,芸嬪也並不願重用文鳶,甚至還出於嫉妒,處處折騰文鳶。

只是,能成大事者心性多都隱忍,文鳶吃了常人不能吃的苦,才一步步在芸嬪身邊站穩。直到現在,成了芸太后身旁無人能比的文鳶姑姑。

她的故事雖說不上多勵志,卻也是許多宮人心中的榜樣。

放眼望去,朝中真正能走到她這一步的女官,幾乎沒有。

便是那六品以下的宮妃,見了她還要行禮呢!

趙茯苓聽完孫怡悅的科普,才明白文鳶為何不識園中蔬菜。原也是貴女出身,只是一朝落魄了而已。

進了宮中的女子,倒也的確不全都是苦命人。

有些官家女子參加選秀,落選後不願回家,便會留在宮中做女官。

到了二十五歲,宮中會放一批出去成親,還不想出去的,便會像文鳶這樣一直做下去。

成為掌事姑姑,又成為管事嬤嬤……

總之一步步往上升,也有些盼頭。

孫怡悅想到這裡,不由得嘆了口氣。

宮人都比她有盼頭多了,她被關在這宣華殿,反而要百無聊賴的老死一生。

趙茯苓瞥了眼孫怡悅,走進屋中後才問:“聽說芸太后當年寵冠後宮,性情格外驕縱,還是個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人。先皇既是對文鳶有意,以她的脾氣,能把文鳶留下還培養至今?文鳶姑姑能得到她信任併成為心腹,應當是有別的理由吧?”

這話一出,孫怡悅愣了會。

隨後,她皺起眉頭說:“你這麼說我就想起來了,好像和……李策有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