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一箭三雕(第1/5頁)
章節報錯
字幕竟然都能被玩出一朵花來,還自帶動態效果,又是許多人沒想到的。
但放在這個時候只能說格外應景。
而當這段讓無數人忍不住跟著吟唱的插曲完結之後,那隻名為三月的虛擬小貓又開始火力全開了。真的,它有著比現場其他嘉賓更敏銳的觀察力,很多極為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都能輕鬆被小貓抓住,以至於負責這場直播鏡頭切換的導播都被折騰到不行。
比如:“喵,大家看到了嗎?剛剛谷歌的庫利奇教授突然扭頭湊到他左邊的思科ceo尼古拉斯·哈羅德耳邊說了句話,他們聊了些什麼?是在對電影情節交換意見?又或者在發表感慨?如果大家想揭開謎底的話,可以在彈幕上打出想知道,也許在正式談判的時候,寧孑能幫你們問問他們哦。”
天知道三月是怎麼從坐了近兩百人的禮堂裡,準確分辨出這兩人交流了一句話的。
但三月既然這麼說了,導播便只能開始尋找鏡頭,甚至開始找回放的畫面,然後開個分屏並放大到直播間裡,讓觀眾看到這些細節。
的確是很折騰人,但不得不說這種互動模式又對收視率的留存幫助挺大。起碼彈幕區從頭到尾都是燃爆的狀態。當然彈幕討論的問題可不止是這件事本身。事實上嗶哩直播很多人的已經發現了,起碼有四分之一的彈幕都集中在爭論三月到底是人工智慧,還是根本就是有人在用變聲器在背後遠端發聲。
因為直播中這個名為三月的二次元小貓表現出的智慧能力雖然跟m10的人工智慧助手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能力上明顯提升了很多。
比如不在需要一問一答的形式,這隻貓便能自主的跟人溝通,甚至還特別會借題發揮。如果這項技術是真的,那好真不是人工智慧前進了一小步,這意味著人工智慧具備了主觀能動性。更別提那敏銳的觀察力還涉及到極為複雜的計算機視覺問題。
是的,顯然今天這場直播吸引了許多很純粹的技術人,開始在彈幕上用許多專業術語,開始探討起三月究竟是人還是人工智慧的問題。而且還爭論的還很熱鬧,目前看來絕大多數人相信這根本不是人工智慧,而是寧孑在幕後透過這個軟體在說話,因為如果真是人工智慧的話,這智慧程度明顯太高了些。
當然有些事情還沒法解釋的,因為這程式總能以最快速度從無數彈幕的資訊中找到需要的東西,又或者能快速判斷出各種彈幕表達不同意見的比例。當然要實現這一點,對於寧孑來說大概不成問題,畢竟是剛剛開啟了強人工智慧時代,並拿到圖靈獎的男人。
總之爭論很多,但這個問題連嗶哩直播的工作人員都沒法回答。
怎麼說呢,大腦溝回不夠的人,壓根不配考慮這個問題。
好在雖然被三月的發言驚出了好幾次冷汗,但整個直播環節還是有驚無險的堅持到了結束。真的,沒有中途接到電話直接叫停,是直播導演跟導播都沒想到的。
當然,特別嘉賓三月的表現還是讓許多嗶哩直播的員工看到一種可能。
如果這真是人工智慧的話,如果在搭配上精心設計的二次元形象,意味著未來直播平臺將能擁有無數可以二十四小時線上的主播,這些二次元主播還能附以各種不同的人設,說不定其中某個就能成長為二次元主播巨星,擁有無數擁躉。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只要從程式上加以限制,這樣的由人工智慧掌控的二次元主播應該可以做到亂說話,不沒事就違反各種禁令,更重要的是,平臺永遠不怕出現各種意外情況,使得這些主播人設崩塌,導致之前的付出完全付諸流水。
&nax。對於直播的資本來說,這種完全沒有風險的投資行為絕對是最讓人滿意的。
換句話說如果嗶哩直播能首先掌握這項技術則意味著公司又有了太多的故事可講,這對於一家準備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來說,可是太重要了。
眾所周知,全世界的投資人們最喜歡的便是聽各種能讓他們激動起來的故事。
所以直播剛剛結束,嗶哩直播的高層便透過這次合作要到的寧孑聯絡方式找了過去。
……
“嗯?康總,你的意思想用三月的技術製造一批主播?然後為嗶哩直播服務?”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這個合作是互利的,我們可以探討多種合作模式……”
“哦,其實不用那麼麻煩。這樣吧,我有一個思想實驗,如果你們能透過集思廣益的方式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桉,這項技術我可以免費授權給你們使用。”
“額……什麼問題?”
……
“很簡單的一個思想實驗。對於量子物理有所涉獵的科學家都知道一個概念,那便是我們的世界是由波函式所決定的,而波函式的奧義則在於一個粒子在沒有被觀測時,它的狀態是不確定的,處於一個疊加態,而只有觀測之後才會坍縮成一個確定的狀態。
“同時量子力學還有一個糾纏態的概念,處於糾纏態的兩個粒子,如果我們在觀測了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後,那麼馬上就能確定處於糾纏態另一個粒子的狀態,無論這兩顆粒子之間距離多遠。這個論點已經透過2016年11月由西班牙光子科學研究所主持的大貝爾實驗所證實。”
“那麼如果以地球為起點,兩艘飛船各攜帶一顆處於糾纏態的粒子,沿著完全相反的路線並以同樣的速度出發,各自飛行五十億光年,也就是此時兩艘飛船的相距一百億光年。注意,這裡飛船都是從地球出發的,兩艘飛船校準了時間,且飛船上的電子裝置能保證其飛行五十億光年後,時間誤差不超過一秒。”
“當到達指定地點之後,如果兩艘飛船上的人按照在地球上約定好的時間,同時去觀測處於糾纏態的兩個粒子。那麼會發生什麼?如果按照現在的哥本哈根詮釋,探測導致了波函式的坍縮,這也意味著探測本身的行為跟波函式的坍縮有因果關係,但是因為兩艘飛船距離了百億光年,且探測行為間隔不超過一秒。用相對論上來說,這屬於一個類空間隔。”
“所以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需要考慮以地球為參考系的雙方几乎同時發生的測量行為都在相互的光錐之外。即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不再以地球為參考系,而是將觀察者的座標設在僅距離一號飛船十光年的位置,那麼很顯然,這次探測是一號飛船先進行的;同樣,如果我們將觀察者的座標設定僅距離二號飛船十光年的位置,那麼這次探測則是二號飛船先進行的。最後的問題來了,所以最後是哪艘飛船的探測行為導致了粒子的坍縮?”
……
寧孑描述的問題讓對面感覺很上頭,明明聽了,又好像沒聽。
給康明德的感覺就是寧孑是在嘲笑他的智商,就好像在說,既然智商太低,就別想的太美。
這讓他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才好。
真的,康明德第一次發現光有錢是那麼無力,竟然不能為所欲為。
對面半晌不回話,讓寧孑明白了大概是沒太聽懂命題,便隨口繼續說道:“這個問題沒有時間限制,你們也可以廣泛徵求答桉,只要有人給出一個邏輯自洽的解釋,以及相關的證明,並得到我的認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