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四年,上皇朱祁玉親征漠北,大勝。

之後北巡。

北征大軍繼續追剿蒙古諸部的潰軍,投降者眾,儘管有哈密、河套和遼東、東北都司的兵力設定層層封鎖,但蒙古諸部中,還是有一部分逃出了包圍圈。

丟家棄子,選擇了向西或者去向北逃竄。

要麼去羅斯公國。

要麼便去了西域。

不過逃出去的人並不多,加起來不超過五千人,其餘人大多還是選擇投降,率領部族的親人,成為大明的一份子。

而他們想法很簡單。

馬上就要下雪了,下雪後,大明的雄師就會撤出草原,到時候他們就又能獲得自由,至於來年開春後,打死都不和大明硬撼了。

反正這一場戰事下來,部族死了很多人,就算天氣再嚴寒,人口下降了大半,剩下的牛羊和物資也能供剩下的人生存下來。

大不了就是面對大明北征時慫一點而已。

不丟人。

當年被大明太宗五徵,更丟臉。

但這些人明顯想多了。

朱祁玉北巡結束後,在一萬金戈集團軍的拱衛下,南歸京畿,但北征的大明雄師中,除了邊軍回到了長城沿線關城,還有幾支兵力留了下來。

鎮北軍全員,一共一萬人,留在了草原深處。

哈密諸位抽調了五千人。

遼東都司全員返回遼東。

但東北都司中,抽調了一部分以女真族人為主的兵力,約莫兩萬人左右,駐留草原深處,配合鎮北軍的一萬人,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基地。

而這些人都是熟諳且適應草原酷寒氣候的精銳之卒。

但這並不足以震懾漠北諸部。

真正讓蒙古諸部趕到絕望的,還是金戈集團軍,其中一萬人護送朱祁玉南下,剩下的九萬人中,兩萬人奔赴哈密衛,確保哪怕是冬天,也可以隨時出兵阻擊蒙古諸部西遷。

兩萬人奔赴東北都司,彌補大量女真士卒駐留草原的缺口。

大明朝廷還是擔心東北都司那邊出亂子。

畢竟現在女真部族還沒有對大明真正的臣服——萬一有不臣之人,趁著東北都司兵力空虛造反,然後率眾越江逃去朝鮮呢?

以朝鮮的軍隊實力,恐怕是那女真逃逸的部隊無可奈何。

所以需要金戈集團軍去東北鎮場子。

而在草原上的女真大軍,對大明而言,沒有威脅,因為這支大軍需要由大明朝廷運送糧草過去支援,否則過不了這個寒冬。

還有五萬金戈集團軍,兩萬人留在原地,剩下三萬返回宣府、大同修整,以便隨時可以出兵支援漠北的大明雄師!

金戈集團軍用火器,加上有蒸汽運輸車,所以哪怕是冬天,也可以對漠北出兵——實際上中原王朝在寒冬時期,在漠北那邊也可以保持小規模的軍事行動的。

而坦克二營就留在了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