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殺豬飯吃飯,小孩子都高高興興的去玩耍了。

江海天等人都喝得微醺。

不過,還不是散場的時候,所有人又幫忙把肉從場壩外面搬進一間屋子裡。

一番忙碌,木架子和新鮮肉都搬了進來,張屠夫和江海天等人才紛紛告辭。

按照習俗,請殺豬匠殺豬後是要給紅包的,再加上割一刀肉送給殺豬匠。

通常送的肉不多,也就是一兩斤的份量。

張屠夫哪裡肯收江海洋的紅包?

不管江海洋怎麼勸說,他只是不收,道:“海洋哥,紅包我是萬萬不能拿的,豬毛和豬蹄殼我帶走就行。”

在農村裡,殺豬匠幫忙殺豬以後,通常豬毛和豬蹄殼殺豬匠都會帶走。

豬毛對普通農戶來說沒有用,畢竟一家殺一兩頭年豬,也沒多少豬毛。

但殺豬匠不同,把家家戶戶殺豬後的豬毛收集起來,量就不小了,一年還可以賣點小錢,也算是殺豬匠的一項收入。

豬蹄殼,據說是可以入藥。

往年在農村裡,冬天很多人生凍瘡,有人就將豬蹄殼烤焦,然後擂成粉末撒在裂開的凍瘡上面,據說治療效果很好,凍瘡好了以後還不會結疤。

江海洋當然不會拒絕:“這些東西我們也沒有用,自然是歸你的。”

殺豬的時候,豬毛刮下來後都是用一個撮箕從大木盆裡撈起來,然後放在一邊濾水的。

這會兒,幾撮箕豬毛的水也濾得差不多了,張屠夫就用一個蛇皮口袋裝了,同時又把豬蹄殼全部收集,放在一個小方便袋裡,就打算離開。

江海洋拉住他,讓王秀菊拿了一整塊五花肉遞過去。

“張師傅,這塊肉你要是還不收,那我以後都不敢請你幫忙殺豬了。”

張屠夫聽他這麼說,才勉強收下。

其餘幫忙的人,陳遠昌、陳遠盛、胡長軍、胡長兵,江海洋就沒有送肉。

送,他們也不會收。

江海洋就給每人發了一包華子。

四人推辭一番,也就樂滋滋的拿著了。

至於江海天和江海波,王秀菊給每人拿了一塊五花肉。

江海天和江海波也沒有推辭。

這是一個人情往來,他們兩家殺年豬的時候,也給江海洋送了肉的。

你給我家送,我給你家送。

相當於誰也沒送。

但意義不同了。

相互這麼一送,既有了場面,也有了人情。

其實,這就是人情的本質。

“老二,明天我們再來!”江海天說道。

江海波也說道:“二哥、二嫂,燒肉你們別急,明天我也再來幫忙。”

江海洋自然知道他們說的意思。

在農村,殺年豬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把新鮮肉做成臘肉。

臘肉的做法也簡單,就是用明火把新鮮肉的皮都燒一遍,然後在整塊肉上都抹上食鹽,醃製一晚上,然後把醃製好的肉掛在火坑上炕起,最終炕成臘肉。

燒肉、醃肉、掛肉都是比較重的體力活。

今年殺六頭豬,江海洋和王秀菊兩人還真忙不過來。

“那行,明天就再麻煩你們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