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玉米棒子(第1/3頁)
章節報錯
蘇哲五人聽著解說員講解著在水稻種植區種植水稻過程。
從土地的配比到水稻種子的選擇,再到水稻種植區環境的控制和水稻種植區微生態的維持。
最後講解的是水稻播種到收穫的整個過程。
整個過程都是自動化智慧化的。
聽完這些,左大軍開玩笑說:「這些稻子過的可是帝王般的生活了,在這片小小的空間中,水稻才是真正的主角,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水稻服務的,和地球上的水稻相比,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兩者之間完全沒有可比性。」
「大軍,你這思路清奇,這都能讓你拿出來對比,真是沒誰了。」範曉明笑著,「說起來,太空農場這種模式並不是能量利用率最優的方式,這麼說,要維持水稻種植區的環境需要消耗很多能量,而在地球則不同。」
太空農場這種模式的確能夠大規模種植農作物,也能夠大幅度的提高產量,但其消耗的能量也是驚人的。
同地球上種植的水稻相比,兩者相同收穫所消耗的能量其差距非常的大。
真要說起來,在地球種植水稻所消耗的能量才是最少的,能量利用率最高的方式。
左大軍笑著說:「明白,就好比過去的石油農業,我們可以說就是太陽能農業,說到底就是高能耗來維持水稻的生存環境,其實我們現在無所謂的,我們有光柱工程,我們有太陽,我們有著無窮無盡的能量,我們有資本有條件用能量來堆,反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實現了能量自由。」
石油農業,或者說大機械農業。
這種農業方式高度依賴石油,這種方式所使用的化肥農藥啥的幾乎都來源於石油,再加上那些機械所消耗的油料。
相對來說,這種方式比起傳統的農業種植要方便的很多,但所消耗的能源可比過去高的太多。
現在這種太空農場模式,可以說是石油農業進化的終極版。
其不再像石油農業那樣改變農作物區域性的生產環境,比如說使用化肥,除去雜草和病蟲害這些,而是全方位了,是整個生態。
說白了,太空農場水稻種植區就是打造了一個水稻生長的最優生態,打造的是一個生態。
維持一個生態所消耗的能量可想而知。
不管是石油農業還是現在的這種模式,說到底還是有條件了,也就沒有必要考慮能量利用率了。
包奇正咳嗽一聲說:「什麼叫很長一段時間,質子聚變裝置已經設計完成,現在正在建設期,只要質子聚變裝置成功,我們人類就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我們人類就實現了能量自由,到那時候,就算太陽炸了我們一樣能夠在宇宙中生存下去。」
左大軍有些尷尬,笑了笑說:「是額!我把質子聚變裝置給忘了,這玩意成了,我們就實現能量自由了,到那時也就無所謂了。」
幾人有聊了一會兒,範曉明見差不多了,提醒說:「走,我們去小麥種植區和玉米種植區看看,還有其他的一些,看完這些我們還要其太空牧場那些了。」
這時候,幾人離地飛了起來,在解說員的帶領下朝著小麥種植區飛去。
也就在這個時候,水稻種植區開始昏暗起來,沒有一會兒功夫,水稻種植區就完全暗了下來。
雖說水稻種植區暗了下來,但絲毫沒有影響到蘇哲幾人的飛行。
在水稻種植區暗下來後,蘇哲幾人就改變了人形彷生機器人的觀察模式。
要知道,人形彷生機器人觀察事物可不僅僅是可見光的頻段範圍內,不可見光的範圍一樣能夠觀察,要是加上ss防禦系統和其他探測設施的輔助,其能觀察的範圍將更大。
從蘇哲幾
人的視角看,水稻種植區慢慢的變得昏暗,最後完全暗了下來,什麼也都看不到。
在幾人改變模式後,幾人看到的和之前的基本差不多了。
左大軍一邊飛行一邊說著,「這是在模擬夜晚了,不錯不錯……就是人形彷生機器人的觀察模式要最佳化一下,改變了模式後,這夜晚和白天沒啥區別了,我說這模擬的是不是太多了些,我看這樣不夠真實,還不如看到啥是啥,沒有必要完全附和我們的習慣。」
人形彷生機器人的夜晚觀察模式他是瞭解的。
正常情況下,人形彷生機器人能夠看到的頻段和人能夠看到的頻段是一樣的,其目的很簡單,那就是人和人形彷生機器人看到的是一樣的,不能產生偏差。
要是出現了偏差會給人帶來誤導和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