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司空,已交之手裡,徵西將軍,並未立即開啟去看,但以司空之意,想來徵西將軍,必能明白。”

法正恭敬對答。

頭戴高冠的劉祈,燭火下的身影,於後方牆面晃動了下,且是放下手中的奏報,抬頭嘆息道:“曾有人言之,曹孟德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可惜其志向不小,終難為我所用。

西域之西,本就廣闊無比,若是其能安定更西之地,也算是吾等漢人之開疆闢土。

然則,我等中國之地,也當時刻充滿危機,只有不斷保持強大,才能震懾所有之敵,包括將來可能返回的曹孟德!”

法正不得不感嘆大司空之魄力,另有於大漢之將來自信。

若是將來,曹操真的能在西域之西,也是大司空所規劃的那一塊區域,建立屬於他的王國,只怕到了那時候,許更將難以同大漢抗衡!

那時之大漢,亦將非今日之大漢!

在看到大司空所為革新之治,另有於中央之集權後,法正能明顯感受到,自世祖皇帝以來,大漢從上到下,不斷積累下來的一些病疾,正在被清除。

雖然這般所為間,會面臨很多壓力。如大司空正以擴大造紙,另有郡地之官學,將顛覆世家大族於之學問解釋權;如以大司空所行尚書檯改革,行三省六部;如大司空於地方主官軍政分割,於中央之軍政一體化,強調“統兵”與“調兵”權分離,加大騎兵建設,另有提倡精兵,及待遇諸事……

短時間內,壓力之外,會有波折,但從長遠來看,將會極大加強大漢之凝聚力。

處於這樣一個百廢待興之時機,大漢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彷若太祖高皇帝,世祖皇帝那般英雄人物。

在法正,甚至很多人看來,大司空,不,因定揚、益之所,即將進位為“漢中王”的劉祈,便是這樣的人!

當然,法正出身於世家,於恩主劉祈所行很多對世家不利之地,內心也有反對。可在手握權勢,另於時代大勢下,也只有順勢而為。

這,或許,也是大漢復興之希望。

很多人會迷茫,會憤怒,會喜悅……但同樣會幸運地參與到其中。

在同劉祈對議結束,法正離開司空府時,正巧遇到同大司空,越長越是相像的長公子劉洵。

劉洵今年已有十五,接近十六,騎射之武藝,遠超常人,書法,文學,因常同荀或等學之,亦是絲毫不差,待人接物,亦是寬厚,人莫不讚之有“父風”。

“長公子!”

正被劉祈攜手送出,但見劉洵後,法正忙做見禮。

而在向父親劉祈一禮後,劉洵已有回禮,且父子二人一同將法正送出了院舍外。

於司空府處事之人,這些年來,大司空一直親近相待,解決家庭,家族乃至於多方面困境,是故司空府內眾人,即便有時候意見相左,但為了大司空之目標,終也會仔細研討,眾志成城處之。

於逐漸長成的長公子,法正亦能看得出,大司空有心培養之,甚至以之於記室,同數月前,剛剛被調回雒陽的記室主記諸葛亮,學習文書諸事。

那名叫諸葛亮的青年才俊,法正也時常相遇,於之年紀輕輕,學思超凡,早就驚歎不已。還有那位相貌雖說平平,但以才智過人的龐統,另有楊修……

有這麼多的少年俊傑,投效於大司空手下,共為漢室興盛,何愁事業不成?

數日後,關於劉祈進位漢中王之典禮,於皇宮正式進行。

而就在數日後,正遠做攻取交州的趙雲,送回了另一個好訊息,孫氏殘部,渡海而逃之,交州之士氏等地方大族,再度歸附而聽命於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