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招降(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以初見曹操,發現同行者,遠非一人,還有熟悉之面孔。
此中同行者,正是曹操在之前的汝南敗逃中,丟棄的家卷之屬。
裡面還包括曹操之被俘虜的長子曹昂,見到這些家人,即便是心如鐵石,曹操也有凝噎,不知所言。而如程昱,陳群等被丟棄的家卷,同樣有隨行帶來。
見於廳舍之內,各做言語安慰,法正並不著急,他且是安然而立。
腦中,卻是不禁想到了今為荊州州府掾諸葛亮,在於江陵議事的時候,為恩主劉祈的一番建言。
直等到廳舍內漸漸安靜,一應親卷下去後,一直
站立的法正,這才向曹操一禮:「在下法正,且見過曹公,今以吾主之名,特來面見。
以吾主言:曹公乃為治世之能臣,但以今日且不知,是否漢臣?
若以為漢臣,可願繼續聽從朝廷之令,另以安頓地方,復興漢家天下?
吾主又有言:曹公帳下之士,皆以為國之人才,今以地方之混戰,百姓多艱難,他不忍看之,故得安也,但以問之,可願共處國事?
吾主再有言:得聞曹公早有為徵西將軍之志,今西域未定,漢之於四周,依舊群狼環繞,但不想曹公可還記得此志向,可還願往之?
吾主即嘆:天下雖為劉氏天下,亦為天下人之天下,本應世人共輔之,才能興邦之國。然從桓帝以來,朝中多有不正,此乃劉氏之過也!繼往開來,更當以史為鑑之……」
法正的聲音,在這空曠的廳舍中,很是洪亮。
其他人各無言語,包括處在高位上的曹操,也是安靜做聽。
在法正的言語下,所有人彷彿看到了劉祈站立於面前,質問道言之模樣。
毫無疑問,此間劉祈之來使,乃是行做勸降,且直接為曹操許諾了「徵西將軍」,以之安定西域之所……
見以法正話音落下,程昱等人,實還在思索,包括夏侯氏,曹氏的各等將領,也都閃過沉思。
目光卻是不經意中,望向上首桉幾跪坐的曹操。
曹操面色如方才那樣,一直聽著法正道完,終是長嘆了一句。
「劉冀州之言,吾知也!使者舟車勞頓,且下去休息吧!」
對於曹操這般態度,法正並不意外,他在一禮之後,從容退下。
曹操是聰明人,廳舍內,亦全都是聰明人。
他這次親來,完全是代表恩主劉祈的誠意,但只要是聰明人,眼觀大勢,自會做出合適的決定。
至少恩主劉祈給予一些條件,充分顧忌了各方的顏面,那些問話,也是給曹操這般梟雄,一個臺階下。
但不知的是,往江東而去的蔣幹,今又如何?
在法正離開後,曹操揉著有些疼痛的額頭,即望向廳舍內,臉色各有變化的幕僚和將領,道:「劉希德今做招降,其如此所為,諸君各做何看待?」
在曹操言下,一時間,卻沒有人第一個起身開口。
等待了數息後,卻是曹仁站起了身來,他的言語,且讓曹操臉上露出了欣慰之色。
「今以情形若此,但以明公行事,無論如何,仁將隨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