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曹操為使君所敗,袁術也憂心,曹軍會藉機南下,而奪壽春等要地,以掠糧草,行做補給。其人亦是多疑,於壽春本地駐兵不少,絕不會再遣兵而上,行做支援。

實以袁術其人,也少決心,能有此中豫、徐之爭,全賴孫堅建言。

綜上所言,嘉以為,敵將陳蘭領兵來上,後有援兵,以破沛國的可能性寥寥之。

陳蘭其人,亦屬於膽小之輩,以之部從人數,面對臧將軍所領,何以敢行激戰之?

其人之所為,多半因他故!”

郭嘉的分析下,堂舍內,一眾人,莫不點頭做應。

在得以敵將情報後,郭嘉早有閱之,是以對各人都有熟悉。

彭城國能這麼快得以收復,也因郭嘉其之兵事佈置。

劉祈則想起了昨日潛入下邳的斥候,於今日午時,送來的一個不起眼的訊息。

以紀靈處於下邳城南部營寨,接連兩日,由水路迅速的糧草,大有減少。而紀靈大軍之營帳,每日升起的煙火之數,卻未有少之。

此中情況,誠不應出現,尤其是對紀靈這種大將而言,以其中囤積,分寸把握間,也不至於此,後使糧草斷絕之危。

戰事之內,每一個看似微小的細節,實則都有可能決定戰事的變動。

劉祈想起了這個數個時辰前,斥候送來軍報內,很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展開之後,迅速想到了很多。

他隨之將此告之於眾。

“紀靈之部,許是暗自潛行,結合我軍於沛國方向的遭遇,莫非其是打算,藉機來犯我等後側?以戰彭城?”

郭嘉一下子說出了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方向,這也是劉祈片刻間所思慮。

此中謀劃,可以說藉助了天時地利,若是在彭城初定間,以來破之,還真能打個本方之部的措手不及!

且見郭嘉皺眉,劉祈開口提及道:“奉孝可是在唸及紀靈此人,不會行此險要之計?但有一人,我知之可矣!”

在賬內其他人,都望了之時,劉祈緩緩說出了一個名字。

“周公瑾也!”

……

江水的聲音,於夜幕中,非常清脆。

上百艘船隻,一個接著一個,上面沾滿了密密麻麻的兵士。

這些船隻,即於月色下,都沒有點亮火把,而是憑著船手豐富的經驗,於夜間航行。

處於中間的樓船上,身披盔甲,顯得魁梧不已的孫策,同部將們合計了下,待聽到遠方的“鳥鳴”,孫策又下達了數道命令。

待到部將們,透過小船回到各自樓船之際,孫策來到船頭,仰望頭頂的繁星。

他隨之又回頭看了眼凌縣方向,低聲道:“但願公瑾之策,可行之!劉希德,吾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