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以兵出西蓋馬,遼東兵和青州兵,同行直取高句麗的數處部落,以計劃兵平國內城。

方一踏入高句麗地界,在平了一部三千人的部落後,兩方將領,便一同商議起了接下來的進軍細節。

以兵士休整間,臨時搭建的帳舍內,魏續和公孫康,各自對坐。

面對這個比他小上十來歲的公孫康,於途中所見所聞,魏續絲毫沒有輕視之意。

“公孫將軍之法,我以為可行,即是接下來,我方之部精銳,可從沿路破之後方。且以高句麗兵士,裝備簡陋,甚至比不上烏桓人。以破之返歸,並不遠也!

以公孫將軍對地方之熟悉,接下來之行軍,還要多仰仗公孫將軍才是!”

公孫康年二十有五,相貌堂堂。

面對魏續的誇讚,想起離開前,父親公孫度的告戒,他很是謙虛道:“這次能率先破敵,全有賴魏將軍之行,以魏將軍帳下兵力勇勐。我等去平之,何以需要六千人馬,實以兩千足也!

以接下來之兵士,於我看來,且不需要拿取太多的糧草,在滅途中部落間,正可用作補給。

若是一切順利,最長的話,或不許十日,我等便能兵臨國內城,以破之,將之貴族,為使君抓去!”

在兵事方向,公孫康一直保持著清醒認識,其中所言,也非是吹牛。

從高句麗和漢軍的裝備來看,本就是天差地別。就彷彿是一個手持刀劍的巨人,面對一個拿著木棍的少年。

這也反應了大漢的強盛,及技術之發展,與胡人形成了鮮明對比。

“哈哈!就依公孫將軍所言!”

魏續在應聲後,又多探討了下高句麗的風土人情。

按照使君劉祈吩咐,即將高句麗平之後,大漢當於此,重設郡地,用作管轄。

此中事情,也會由他具體負責。而這次所攜的數千漢軍,後若做留守,最大之目的,也正是重設郡地,以護安寧。並將居住於此的部落,聚集起來,興建城池,收攏人口。

萬事開頭難,包括一郡之地的建設,更是如此。

翌日。

休整一夜的大軍,再度前進。

不出所料,以高句麗內的部落,難做阻擋。

待數日後,漢軍到達國內城下,甚至沒有多加抵抗,便做了投降。

以為部落之主者,自是被漢軍看押而親往襄平,面見劉祈,而做請罪。

除了高句麗,於遼東主事的劉祈,還以潘章、侯成等將,各做任免,向樂浪等地的匪寇和海盜,行做定之,自也包括一些不斷襲擾民生的邊地部落。

一直停留將近兩月時間,以公孫度率領歸來的公孫康等嫡親之部,遷往青州任上,劉祈以魏續主新設的安東郡太守後,其他數郡,在同劉和去信後,以幽州州府名義,各有任命。

便於大雪紛飛時,劉祈再度回到了薊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