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再徵(第1/2頁)
章節報錯
令支城。
今為蹋頓所佔有,此也是烏桓部落退守所在。
就在劉祈同一眾人,決議平叛之時,蹋頓同樣也在商議兵事。
像袁氏人,如袁熙、袁遺也在其中。此外,還有一名處於下方,並不算特別起眼的公孫度使者。
「劉和的人馬,有繼續東進的態勢,那位敵將潘章,且是在向盧龍塞一帶移動,看起來有切斷我等後路之打算。
出現此中情況,只說明一件事,幽州州府,又有大軍到來,其中之部,有大敗我等之信心!
於敵情當面,諸位有何看法?不妨到來!」
年少的烏桓單于樓蘭,未有在堂舍內,是故蹋頓居於上首而坐。
來自於習慣所為,他不像漢人那樣跪坐,而是披散著頭髮,顯得有些懶散。
在之無禮神色動作下,袁熙等人,皆有皺眉,但要仰仗烏桓人的力量,遂只能視而不見。
講起來,當日袁紹兵敗,即於劉祈放過大半袁氏子弟間,也多虧袁熙逃亡時間早上那麼一些。否則,也不會在悄然踏入幷州後,尋到叔父袁遺而做匯合。時處於遼東,再做反之。
在蹋頓言語結束後,袁遺看了眼旁邊的侄子,還有堂舍內的一些同來之袁氏將領,道:「大王,請恕我直言,我等不可再做退讓,當行做正面進攻。至於盧龍塞方向,於塞外之地,本有鮮卑人遊蕩,那潘章即便再是厲害,也不會完全將之道路阻斷。
是故,我等所有兵力,全部投入即將到來的戰事,勢在必行!
除了我等,遼東公孫太守,我想在關鍵時刻,也會有相助!」
袁遺一是憂心烏桓人在經歷前番數次大敗後,不會使出全力。另一則,是擔憂蹋頓其人,見幽州州府兵力增加後,而生退卻之心。三則以此表言,也是希望蹋頓能放下同公孫氏之前的恩怨。
早些年來,以公孫瓚為主,在遼東和遼西地方勢力幫助下,白馬義從後做建立,於幽州之所,創下了大名。不少烏桓人,也是為公孫瓚擊出塞外,而亡之。
誠因此,烏桓同遼東遼西的公孫氏,並不怎麼對付。這次如果不是有袁遺帶著侄子袁熙從旁周旋,雙方也不會暫時放下恩怨,而以烏桓人,能從後方殺出,並得遼西大部。且若是公孫瓚還活著,以見烏桓人的再度馳騁,也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在袁遺言語後,蹋頓緩緩頷首,眼睛微眯。
夜幕下,經過數個時辰商議,最後勉強拿出了方案。
一離開堂舍,返回到城外營帳,看到有些士氣低沉的袁氏舊部,袁熙的臉上,寫滿了憂慮。
「叔父!」
看到侄子有話要說,袁遺掃了眼四周,沉聲道:「入帳再說!」
得入帳內,袁遺的臉色,也變得不像外面那般從容。
他跪坐在桉幾處,向侄子頷首道:「顯奕,你也坐下說話吧!」
在袁熙落座後,袁遺嘆道:「今日的情況,你也看到了,公孫度有退卻之心,即便是那蹋頓,同樣如此。
果然,烏桓人,還是靠不住!
一旦下一場戰事,無力阻擋,蹋頓說不定會率眾衝殺出塞外,哪裡還會管我們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