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渤海王劉協之年紀,也當作論婚事。

不過,此中問題,有朝中行做安排,倒不需他插手。

在南皮停留僅僅一夜,劉祈即領大部人馬,離開渤海國,於隔日進入了涿郡。

自從數年前,討伐公孫瓚戰事後,幽州大部,於荀攸指導下,外加劉虞之子劉和的倒向。以幽州多郡民生髮展,都有向青州看齊。

而今之於冀州同樣如此。

由此,也為地方迎來了廣泛的黃金髮展期。

可與袁氏本就有交好的烏桓,於袁紹逃離的兒子袁熙蠱惑下,再行叛亂,一下子打破了地方穩定之局。

而今處事的烏桓王,乃是蹋頓。

劉祈於蹋頓之名,早有知曉,此人乃早病故的丘力居的侄子。之前原本在幽州得定後,投降於他的烏桓小單于,也是丘力居之子樓班,正是為此人挾持,今以得權勢,因利而行叛變。

若單純是烏桓之亂,還不需要劉祈親率眾支援。

誠因來起亂之眾者,還有袁紹早先逃亡塞外的舊部,含從幷州敗逃袁遺之部,加上一些幽州地方豪族,才讓變亂有所擴大。單憑劉和的兵力,難以定之。後有荀攸率部折返相助,以平定時長,還是會加劇幽州恢復。

劉祈親率部到來,除了壯大威勢外,也是希望能快刀斬亂麻地解決此間危機。

只有一個趨於穩定的冀、幽、青、兗、徐,此五州之所,才能安穩好大漢的半壁江山。做好將來對董卓、曹操、袁術、孫堅、劉表之地方割據勢力的戰事,以期再度鞏固大漢天下,達成匡扶漢室的目標。

劉祈到達涿郡,未有停留,而是直往薊縣。

到達薊縣當日,劉和、荀攸等一眾所在者,悉數來迎接。

前番會面,還是早於前年,以誅袁之後,劉祈巡視至此。兩年的時間,一應人未有見面,變化皆是很大。

在到達薊縣城內,以入州府後,按照劉祈的習慣,直接問詢了當下的戰情。

荀攸迅速做了彙報。

「袁氏部眾,聯合烏桓兵力,從今月開始,在為潘將軍擊退後,而今主要活動在右北平以東,還有遼西之地。

遼東而今為公孫氏所守,但攸懷疑,叛軍的箇中補給,或同公孫氏有些關係。

今以平叛軍之際,攸覺得,使君當做對遼東的收歸,以定公孫氏在遼東等所,而今甚至有擴充套件到來樂浪等郡的把持,避免將來再有亂生!」

荀攸所言,特別是後一句,讓劉和等人,還是有些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