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鄴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延光年間,冀州州治,處於高邑,後為信都。
等到中平年間,州治遷於鄴。
鄴縣屬於魏郡郡治,而今亦是冀州州府所在。
青州兵從高唐,南皮等多個方向,兵入是冀州,各地官吏抵抗者並不算多,特別是袁紹身亡,州府更是大亂。
而鄴城被圍月許,終從內部被迫。
得取鄴城後,今時守衛鄴城的青州將領,正是大將張郃,另有田豐協調主事。
劉祈過朝歌,上蕩陰,到達鄴城境內時,張郃、田豐親率千眾人馬來迎。
望見劉祈領大隊到達於前,身穿盔甲的他,迅速下馬,大拜道:“末將不辱使命,得取鄴城,特率部來見使君!”
年長的田豐,也已來到劉祈面前,一禮道:“冀州百姓得聞使君名望,安然歸順,民生各處於恢復間,今知使君至,民眾亦是歡呼!”
劉祈從馬上而下,來到張郃、田豐等人身前,一一扶起,道:“早於河內時,我便知曉此間之報,以鄴城得定,全賴君等!
而能做民生恢復,更多虧諸君之配合!”
望著這些從屬軍將幕僚,劉祈多有感慨,執手長做言語,並將郭嘉等人介紹。
鄴城得破,魏郡得取,另有太史慈領部於真定,荀攸於易縣,督導幽、冀兩州戰事,可以說地方局面,尚算安穩。
在眾人圍繞下,劉祈騎馬同行往鄴城而去。
途中,按照田豐、張郃所言,他才知道,原本事於冀州州府的沮授等人,在鄴城城池被破之後,便閉門謝客,以為自守之。
“沮君乃忠正之人也!”
沮授過去一年來,為袁紹所召,在冀州處事,莫不是發自本心,以為地方之民,家鄉所行。即便袁紹謀漢,但沮授仍然從本意出發,而安州府民生諸事。
在袁紹身死後,眼看鄴城難守,為了全城百姓,沮授也才不得已而開城投降,可謂是竭盡所為,問心無愧!
這等人傑,劉祈早就想招攬於帳下作為,可惜過去數載,遲遲沒有機會。
這次到來鄴城,他自當是親自請之。
到達鄴縣城下時,能看到無數百姓於兩側,另有鄉紳之屬歡迎。
袁氏雖然在冀州,特別是魏郡大有名望,但多處於世家大族之間,在民間的聲望,可沒有劉祈高。
蓋以魏郡不遠,正是平原郡,這兩年多來,青州如平原郡的民生恢復,還有各種為民舉措,早就傳遍了周邊州郡,像劉祈早做推廣的曲轅犁,更有人加名為“青州犁”,百姓用之,莫不會聯想到青州牧劉祈。
是故,在青州兵踏入魏郡等地,未有擾民,更是輔助百姓生產間,對於劉祈的入主,民間無多反應,甚至還有不少人,爭相投效,一道戰往城池之所。一個重大的原因,也在於袁紹對冀州的掌控時間之少,即便是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帶給冀州百姓的,也只有勞役和兵役。這便導致,普通人對袁紹所任地方主官,那是相當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