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諸葛珪既然邀他了,又豈能不去。

在同方真、李展交代了一些事後,劉祈便同諸葛瑾一道往城內而去。

諸葛珪作為本郡郡丞,為了方便上下班,故早數月,初來任上的時候,就已經租下了一處院落。

當劉祈到來之後,發現諸葛家的院落,比想象中還要大。

這等規模的院落,處在郡治之所,定然價格不菲。

但諸葛氏作為琅琊望族,這些錢,諸葛珪定是也能拿得出來。

今恰逢休沐,諸葛珪正是於家舍內,將公文拿回。劉祈到來時,其本人還在書舍之內,處置著公務。

身為長子的諸葛瑾,非常懂事,於客舍內作陪,看劉祈好奇徐州,如琅琊郡等地,諸葛瑾便是藉機講解了地方的風土人情。

出身世家的他,談吐幽默,讓劉祈早有好感。而劉祈見識廣遠,每論述一個問題,也讓諸葛瑾感悟深刻。

不覺料到了學術之上,劉祈也是大方承認,他略同皮毛。

正在二位同齡少年說得盡興之時,忽見一個小童,跌跌撞撞地掙脫了侍女拉著的手,跑進了客舍之內。

歪著腦袋,看了眼劉祈後,忙向諸葛瑾走去,且呼喊道:“大兄!”

“阿亮,不是讓你陪在母親身邊嗎?怎麼不聽話,又亂跑了?”

這就是諸葛亮?

只是而今的諸葛亮,年紀看去三歲左右,絲毫看不出十幾年後,成為天下間的風雲人物,更名垂千古的模樣。

“阿母說飯食做好了,時已過午後,要請客人一道食用!

阿翁也說了,當讓大兄好生招待客人,萬莫怠慢,似是郡府有事,他要出去一會!”

諸葛亮聲音很是稚嫩,但談吐間,思緒較之年齡清楚不少,很快便將兩件事訴說完了。

為侍女抱走時,諸葛亮又扭過頭,看了眼劉祈。

劉祈望去,臉上帶著笑意。

“讓劉君見笑了,家弟便是這樣!”

諸葛瑾見劉祈回頭,抬首無奈道。

劉祈發自內心誇讚道:“祈觀之,尊弟少即有不凡之姿,將來必是做大事之人!”

聽聞劉祈誇讚,諸葛亮還當是謙遜之言,也沒當回事。

而有母親吩咐後,又有父親臨時離開,他親自將劉祈請到廳舍,邀之一同進食。

劉祈還真是有些餓了,自清早開始,他只是吃了一頓飯。

就如同杜鄉鄉卒們,每日都有訓練,消耗極大一般,他每日間,於箭術和劍法的訓練,同樣沒有拉下。

且待諸葛家的僕從,將飯食送上後,比這些時日於途中所吃,那可要豐盛太多,裡面甚至還有小片羊肉。

足足吃了兩大碗米飯,肚子有了七分飽,劉祈這才停下筷子。

見諸葛瑾臉色有些怪異地看向自己,劉祈不由得道:“讓君見笑了,君家中之飯食,實在好吃,遂多吃了兩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