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有所除去,也只是鷂鵒而行捕捉,其中作用,自是微小。

但今歲的防止成功,表明州牧劉祈,以深耕、燒荒,水灌之法,另有養以家禽,且護鳥類的重要性。百姓已有傳聞,言青州牧乃天佑大漢者,遂以蝗蟲退避。

作為主要處事參與者,於此間之言,荀或倒也沒有讓人闢之。適當的言傳,且有利於州牧劉祈於地方控制,更顯效率。

但以今歲蝗災的滋生,秋糧順利收割,而行儲備,即顯得更為重要,以做安定民心。

被劉祈猜中了心事,也知道劉祈於農桑諸事的本身重視程度,荀或應道:“如使君之言,一旦戰事開啟,民夫之於徵召下,於地方作物收割,勢必產生不利影響,遂我以憂之!”

劉祈頷首道:“農事為重也!

不過,依我之見,曹操兵力雖盛,然後方有徐州牧牽制,外加兗州多地之亂,其部想要得取主動,以做平之,非一日之功,或到入冬才見分曉。

我青州備戰間,農事以為首要,在此期間,於幽州戰事外,且不易過於深入……”

兗州本為世家大族雲集,陳宮等人的動亂,勢必激發曹操的嗜血。其生性多疑、狠毒殘忍,兗州士族勢必會倒黴。

非是劉祈鐵石心腸,他便是要取兗州,也絕不對養著一群祖宗在頭頂供之。最好是能在曹操於兗州平亂戰中困頓,陳宮等再度請之,可以兗州世家大族大加傷亡時,而做入主。

一如青州,他能順利掌控青州地方,蓋因機緣巧合下,數次黃巾之亂,讓青州世家大族傷亡慘重,且多遷徙南下,如往豫、徐、揚、荊之地避難,遂才有今日發展,而少人於旁指手畫腳。包括對流民、無田百姓的授田,因多因此,少有阻力。

既然要得兗州,他往之,自會行做改變,削弱世家力量,此為不爭事實,以防範世家大族勢力的再度擴張,如若不這般作為,或於百年後,形成兩晉南北朝的格局。

唯於世家力量的打擊,才有利於中央與州府,於地方控制。另順應歷史大勢,而行革新,如做科舉,最終實現人才的合理與廣泛應用,為國朝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奮六世之餘烈,而行天下一統。在大漢未來的歸一與革新下,未免刺激過大,劉祈心知,他就算有再大的目標與決心,也難以一步到位,需要的是過程。但在合理的空間內,可以做更多的準備。

於此過程中,他需要將荀或、荀攸、田豐等人,一步步轉換為,同許桉、方真、劉直這般,可為理想而奮鬥的道友。

是匡扶漢室,亦是改變時代……

州府議事結束,劉祈的肯定下,青州在保證內部安穩之外,必須做好時刻進入兗州之準備。

州府眾員,由此也安心下來,為防止戰情變化,從州郡到縣鄉,各級官府,亦是提前做好秋糧的收割準備,同時開始藉此農閒之機,向濟南郡,平原郡運輸糧草,而行備戰。

有荀或的輔助,各級官府,迅速又高效的執行起來。

軍事佈置內,除調兵遣將,像對交接的東郡聊城,濟北國盧縣等地的實時探查,亦然展開。於老家泰山郡蓋縣,劉祈亦有為魏真去信,一旦戰事爆發,當做好對泰山郡的曹操部進攻。至於徐州陶謙,在劉祈去信後,徐州人馬,同將牽制曹操於南方之部。

而於兗州。

曹操進軍的效率,非常快。

陳群建言下,他的人馬,被重新分成數部。

以曹操和曹洪所領,沿梁國而上,兵入定陶,目的是向東郡的句陽,陳留的封丘而戰,為切斷陳宮同張邈兩方主力部聯絡。

另一部,則以曹仁、夏侯惇,李進等將領,由彭城國而上,兵歸公丘,以戰金鄉,寧陽之地,並北上盧縣,準備防備劉祈的進軍。

只是兗州士族的頑抗,加上糧草危機,隨後讓曹軍的進度,大加減緩。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