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攸至(第1/2頁)
章節報錯
良鄉,地處於廣陽郡和涿郡的交匯所在,也是重要的的軍事重鎮。
以幽州牧劉虞之死,外加手中之部的不足,幽州從事鮮于輔,另有劉虞之子劉和、從事閻柔等人,率部正退守於此。
但觀幽州地區形勢,在這個夏日,急轉直下。
特別是幾日前的薊縣之變,讓許多人始料未及。
悲痛之餘,鮮于輔、劉和等人的首要目標,便是團結各路人馬,阻擊住公孫瓚之部,然後才能重新奪回薊縣,並殺死公孫瓚,以為劉虞報仇。
良鄉城內,堂舍中。
鮮于輔等一眾人圍在一起,陸續閱覽了從前方送來的軍報,臉上多顯嚴肅。
“公孫伯圭此賊子,犯上作亂,先殺我父,今再來襲,我當率部而取,為父報仇之!諸位,此戰,我願親做迎之!”
劉和身著盔甲,面上很是憤怒,雙手握拳,重重錘了下桉幾。
作為劉焉之子,另以宗室身份,在月前,剛收到朝中訊息,以召之為侍中。
誰曾曉得,剛走到涿郡,就收到了薊縣被破,其父不幸身亡的訊息。劉和迅速返歸,本集結涿郡一帶的人馬,向薊縣殺去。半路上,恰遇到從廣宗等地,撤退下來的鮮于輔等人馬。
於鮮于輔勸解下,劉和才平靜心情,暫留於良鄉。
今再得曉公孫瓚大部人馬距離不遠,他為父報仇心切,故出言之。
從事齊周,閻柔,另有為劉虞委任為騎都尉的鮮于銀等人,各於前方的鮮于輔對視一眼。
以劉和漸失理智,也只有鮮于輔才能勸得住。
果不其然,鮮于輔一開口,劉和即冷靜不少。
“公子稍安勿躁!公孫瓚行為叛亂,天下之眾,人人得而誅殺之!
但以別駕等人,後被攔截,只怕也是凶多吉少……
於此,青州牧和冀州牧,已先後送來信件,言之大兵將之,而平公孫瓚之亂。
我等現在所需之事,便是暫避其人鋒芒,行做突襲,而與之主力正面交鋒,且會多損失我方優勢所在。”
鮮于輔聲音洪亮,他所言,但見舍內眾人,也都紛紛頷首。
見劉和神色安靜不少,鮮于輔目視眾人,最終放在了閻柔身上。
閻柔同他一樣,為劉虞所召的州從事之一。在面對北方胡人,並行安定間,閻柔以個人威望,於邊地發揮了巨大作用。甚至在數次講和中,也多虧其人出力。
“而我等力保地方,等待援軍之際,絕非什麼都不做。
閻君本與烏桓等部,交往密切,且與鮮卑等,亦受信重。
不如推舉閻君為烏丸司馬,以做統領各部,時日一道破敵之!”
鮮于輔的建議,得到堂舍內其他人的響應。
即領烏丸司馬,閻柔也知道其中職責重大,他當即應道:“有勞諸君信任,於此重任,我必將努力施為,且助公子,一道為使君報仇,殺了那公孫瓚,以為使君祭奠!”
劉和很是感激,迅速拜謝之。
堂舍內,鮮于輔等人,又於接下來藉助本部優勢,與公孫瓚來部人馬,行做周全,而進行了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