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袁閥(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出所料的話,公孫瓚的下一個目標,必是涿郡,以之作為南下橋樑。
且藉助得取州治薊縣,於地方聲望大漲的時機,公孫瓚繼行戰事,定不會等待太長時間。
是故接下來同公孫瓚的交鋒,不可避免,青州地方,也必須全力應對到來的挑戰,渤海國更是首當其衝。
得到軍報後,以此事之緊迫,劉祈迅速召荀或、荀攸、田豐、劉諳等人議事。
“公孫瓚之叛,接下來便是涿郡所在,或已發生戰事。我青州人馬,主要停留在方城一帶。像良鄉等地,另有冀州之兵援助。
以接下來的情形,我等當為冀州去信,共同協助,以覆滅公孫瓚之大敵也!”
堂舍中,劉諳起身,指著前面的地圖,朗聲說道。
暫聯合袁紹,以阻公孫瓚,甚至平幽州之亂,此中路線,荀攸和荀或,也各做贊成。
青冀二地之目的,而今至少是一致。只有讓東北所在安定,兩州才能安定。但等雒陽來信,其中所願,自也大差不差。
在此處,劉祈同樣有自己的認識。
等到州府會議結束,他便迅速為渤海國去信,讓太史慈和王楷,加強地方戍守。另有調集預備兵力,使荀攸所領,全權負責,向涿郡方向推進。
往冀州州府,劉祈親自為袁紹寫了封信函,以邀之共同安定幽州。
臨淄得訊時,鄴城的袁紹,要稍慢上半日,才收到訊息。
他到來鄴城,而主州郡之事,已有數月。
以袁氏高門,為背後支撐,州府大權,悉數歸於其手。
另含沮授等士人為之所用,另有顏良、文丑等將,為之所召領兵。
冀州的州郡形勢,很快得到緩和。
但看到劉虞死,袁紹就知道他苦等的時機到了。
藉助此事,若能兵敗公孫瓚,趁機得到幽州,冀、幽二地,於此結合在一起,那他於北方的勢力,必將會擴大。
前番選擇離開京師,辭去司隸校尉之職,袁紹正是看出以朝廷難有作為,於外領兵而得取地方,才是重點。
劉祈、曹操在地方所行,更是深深刺激了袁紹。從長遠視之,故想盡辦法,由韓馥手中,得取冀州大權。
州府內。
在將眾人得召後,袁紹很是有主見性,直接表明了觀點。
他就是要為劉虞報仇,而滅公孫瓚,拿下幽州!
此中決定,甚至沒有給沮授等人說話的機會。
“公孫伯圭,狼子野心,心無朝廷。其人於幽州所行,各為不義之舉。我不忍幽州百姓,而受之磨難,故決心以大部兵力去往,行做安定!
我袁紹亦當親自領兵而往!
以此戰中,不知諸位中,誰願意先行領兵出戰而擊之?”
袁紹雙眼一眯,目光掃過一眾人等的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