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九日。

這日間,以為休沐,劉祈於此置辦的家舍內,迎來了一行客人。

正是從老家泰山郡,遷居於此的從兄劉直家卷。

又恰逢劉直歸來州治彙報軍務,劉祈便使一家人團聚一下。

一眼望去,單是蓋縣劉氏,他們這一支脈,而今也算是人丁興旺。

以從兄劉直,今與從嫂,就生有三子一女。長子,也是劉祈的大侄子劉會,而今已是年有十四,次子劉放,年十二,三子劉瓚,年八歲,長女劉薇,年六歲。

於劉祈家舍,正月裡,妻子陳婉再為之添了一子。儘管比從兄子嗣少些,但也有兩個子嗣了。

像長子劉洵年已有兩歲,雖說還是孩童,然則少小聰慧,身體也很強壯。除了嬰兒時,哭鬧的比較多外,於今下,已是很懂事知禮,平時且學會了照顧弟弟。次子劉昭,只有幾個月大,還正是哭鬧的時候,不同於其兄小時候,多怕生人。

對於家人,劉祈每休沐間,都會以陪之。

是故兩個兒子,於他這個父親,非常依戀。

到是弟弟劉紀,還未娶親,劉祈這段時間,也使妻子幫忙張羅下,今已同本地大族王氏交換了聘書。

院舍內,在幾個從兄姐的照看下,劉家的兄弟姐妹,皆於院舍內玩耍,其樂融融。

眼看著這一切,劉祈向臉上帶著憨笑的從兄劉直道:“阿兄,小會年已不小,等過一年半載,徐州局面緩和,我打算使之與我阿弟,另有諸葛二郎等,一道往荊州遊學,據聞名士龐德公,司馬徽,皆於此,你以為如何?”

這件事情,劉祈前次給諸葛亮,還有諸葛家的兩位長輩也有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便是一個優秀人才的成長,也必須有名師輔導。

荊州本屬於人才眾多所在,漢末的很多人,包括龐統、徐庶等莫不是出於此,自然也包括為劉備三顧茅廬的諸葛亮。這樣一個,能行人才培養所在,必有之聯絡於內。

青州想要發展學術等諸多之事,可以連年戰事,非一朝一夕,能將天下士人聚來,需要慢慢積累底蘊。以弟弟,還有諸葛亮,侄子等人,前往遊學,也有劉祈打算結合荊州士人,便於將來為他助力的打算。

劉直非常清楚,他家庭同從弟劉祈牢牢捆綁在一起。而從弟有早年的預言應驗,外加能力地位見識,各方面都優秀與他。進而,劉祈的很多建言,劉直都是全面應之。

此事得聞,他便知道,自家這從弟,多於之長子關懷,遂忙應道:“此事全由阿郎你做主。紀弟年長,到時候就全賴紀弟,多照顧照顧他這侄子!”

已長出短鬚的劉紀,迅速應道:“請兄長放心,弟必照顧好阿會他們!”

兄弟二人,隨之聊起了騎兵之事,劉紀則在一旁認真傾聽,不時地說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建議。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劉直所領導的騎兵,裝備等多方面,皆有提升,隨著從幷州和幽州等地的前番買馬,訓練的騎兵數量,也是大幅增加。但在劉祈的目標裡,還遠遠不夠。

戰場之上,騎兵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兵種,於很多時候,還能決定戰場勝負。&n 在此方面,劉祈的要求,自然嚴格了一些。

當僕從告之家宴好了後,兄弟三人,才帶著子嗣,另有一種女卷,於舍內就食。

此間之家宴,也讓劉祈感到難得的放鬆。

隔日一早,按照計劃,他便來到了臨淄的東郭所在視察。此地而今正被除去雜草,以行院舍建造。

其中工程,也是劉祈為州府官吏家庭的安置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