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亭。

地處漯陰縣城東北七里。

此地乃水陸兩道,北上平原縣方向的必經之地。

兩個時辰前,黃巾軍大將常發所領的黃巾軍人馬,在往北而去,準備繞行著縣方向,而破到來的漢軍時,竟不覺為另一路從平原方向來的漢軍擊潰。

於此,常發不得不為縣城求援,後退間,加上來援兵力,數部人馬時匯合於陶亭所在。

秋分蕭瑟,黃巾軍們彙集後,因剛剛面對的慘敗,多顯疲憊。

正當常發同部將們商議完,準備統籌人馬,按照原計劃,先除掉著縣來敵時,誰曉得斥候來報,三方漢軍竟同時奔襲而來。

「漢軍北側到來之部,與我等之交鋒,其中人數,合計不下六千!

按照之前所探,從著縣來的漢軍之部,差不多也是這個人數!

去除方才傷亡,我等尚有兩萬。在於渠帥去信後,大部援軍亦不遠也!

只要能暫時將漢軍主部人馬擊破,守得漯陰,那下一步攻取著縣,而往平原縣,更為容易。

何況,漢軍即至,其必帶有大量糧草!

是以我等不可退卻!

傳令下去,所有之部,準備迎戰!」

常發朗聲安排道。

他長滿了絡腮鬍子,其人本為兗州人,身材不算高大,但體型,於外看去,顯得很是肥胖。其之伸手卻是靈活,使得一手好刀法,於黃巾軍中,大有名氣。

黃巾軍渠帥王涼,於之因此重視,且為先鋒人馬,而至漯陰,以做攻守。

常發的軍令一下達,黃巾軍竟也學著漢軍部署,按照佇列出擊,且不同於普通叛軍那種亂糟糟模樣。

此亦是太平道在吸引數年前的起事教訓後,於各部人馬做出之改進。是以在攻略地方,以戰漢軍途中,還夾雜著一些軍事訓練。

進而,為當年也參與過平叛的漢軍老卒看去,今日之黃巾軍,不再是簡單的一群亂哄哄流民,至少在行軍方面,已有大改善。但因其中大部分來源,根本還是流民組成,是故於戰時廝殺時,保持佇列與配合,還很艱難。

在透過斥候所探,得曉黃巾軍動作後,已到了陶亭東南方向的劉祈,便迅速下令展開進攻,完全不給黃巾軍列隊佈陣之機。

衝殺而來的趙雲、夏侯蘭等人馬,也很有默契,當即從另外兩個方向衝殺之。

面對面的戰場上,劉祈之部從們,充分發揮了訓練而來的紀律與配合,另有軍械之優勢。

只是第一輪衝擊,前鋒之部,就已經打亂了黃巾軍陣腳。

第二輪衝殺,劉祈以荀攸於後方主陣,其本人騎馬親自上陣,漢軍之士氣,由此大振之。

於敵軍之前廝殺中,劉祈找到了多年前的感覺。近些年來,他於原有劍術下,也多番請教孫觀,臧霸,趙雲等人武藝,平日還多加對戰,是以馬上對敵方面,大有進步。

長劍揮舞中,不時有衝殺來的叛軍被他擊中,而後永遠的倒在了血泊裡。但有受傷倒地之敵,兩側護衛的十幾名親兵,也會趁勢補上兩刀。

戰場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容不得半分仁慈,這是很多兵士,以鮮血明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