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因處於洛水之陽,故以得名。

其中悠久歷史,彷若漆黑高大之城牆,令人仰視。

而自光武建武元,世祖定都以洛陽,故以改名為雒陽。

作為大漢之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雒陽人口眾多,繁華無比。

以五十多年前,便是雒陽所在之河南尹,以府志所錄:有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萬零八百二十七。

劉祈是隔日中午,帶著親卷,到來雒陽城郭外。

於此,同青、徐相比,雒陽人更添威武雄壯,多以傲視。就算路邊之流民,為劉祈所見,也要少上許多。

外面郭城連綿不絕,更多人群,拖家帶口,進進出出。

許是這些時日內,此起彼伏之地方黃巾動亂,像雒陽地方,檢查往來之人,即頻繁許多。

來到大漢之中心,雖說劉祈於雒陽無大關係,與江沛等交好,但淮浦陳氏,於京師之內,為官者可不少。

劉祈被召為議郎的訊息,大半個月前,傳到淮浦後,陳氏即為雒陽族人言信,以為劉祈安排住處。

便是劉祈剛入鞏縣時,即有陳家僕從前來相迎。

這一路走來,也多虧陳氏僕人指路,負責以雒陽城外道路之複雜廣闊,說不定還要繞路。

郭城之外,今次來迎之人,乃是陳芝。

陳芝為妻子從兄,血緣關係中,還未出五服。

在相遇後,初見劉祈,年三旬、今為大將軍府記吏的陳芝,便感劉祈氣度不凡。

劉祈在看到高大的陳芝後,同樣感慨陳家基因之好,且不虧為傳承數百年之大世家,族人莫不為俊男美女。

他下馬後,於車內妻子告言下,先一步拜道:「劉祈見過兄長!勞兄長於外來迎!」

陳芝向馬車內頷首,接著笑呵呵地將劉祈扶起,道:「希德大名,我在雒陽,早就如雷貫耳。

惜希德與五娘前番婚事,我於將軍府上處事,難以脫手,未能親自往之恭賀。

這次希德和五娘既來之,且由我這半個主人,以做相隨,看看這雒陽風景,好讓希德熟悉一二環境!

另有內子,早於宅內想見見五娘子……

但以希德和五娘今日初來,必也是困頓。

不若接風洗塵罷,先休息一夜如何?」

陳芝態度和善,性情和小舅子陳應有些相像,而以之說話,又很風趣,難怪於陳氏自身份外,沒有憑家族,就成了大將軍何進手下一員。

在妻兄陳登信中,可是對陳芝這個從兄,推崇不已,且有明言,若是他於雒陽遇事,足可尋妻兄處置。在雒陽城內,陳芝為人豁達,認識不少高門弟子。

從短短片刻的相處中,劉祈即覺之為何考量施為,是個妙人。

一路行來,風塵僕僕,不論他個人如何,妻子和小妹,確多勞苦,能休息兩日,熟悉下雒陽環境也是極好。

劉祈隨之應下。

一行人匯合成一隊,往前行去間,忽有人驚呼「劉縣君來了」。

等劉祈在城門處的茫茫人海中看去,果真遇到了熟人,可不正是江沛親隨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