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別(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祈於隔日回到縣城家舍,便先同妻子陳婉說了此事。
出身淮浦陳氏大族的陳婉,於朝中徵召中的毛毛道道,顯然知之甚多。雖說以朝中所召,要離開壽光這個經營之所,即到任之後,也有許多不確定性,但陳婉還是贊成丈夫劉祈,往雒陽為官。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雒陽乃天下人才聚集之所,為將來考量,必定要結識眾人。
何況,議郎一職,也是朝廷之認可。
而如壽光之地,有業壽等人在,吏治民事,也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即同昌慮一樣,在劉祈離開,只要以信任之人經營,必會大放異彩。
有如此為他考量的妻子,劉祈欣慰不已。
在當日召業壽,孫觀、趙雲、太史慈、劉直等心腹愛將做議後,莫不道賀。
「縣君若能往雒陽任上,可結交名流。另於天子面前,以縣君之才,必會得天子之大用。
此往雒陽,故於壽看來,亦屬可行也!」
業壽沒有直說的是,劉祈出身微末,雖時有名望,但所示之才能之士少,又同關東等大族交往少。便是於地方處事,少了一些交情,光憑名氣,亦會有束縛。
這次於雒陽任上,正好融入到士人階層之內,於劉祈將來處事,非常有利。
劉祈點頭。
業壽這等幕僚所想,同聰慧的妻子所念,如出一轍,亦為他收到文書後所思。
關係還是要自己經營,往雒陽為官一段時間,也正好熟悉大漢更多的國情事務。
「善!
我往雒陽為官,壽光諸事,待新縣令來之,當由諸君共同輔左,以安地方!」
他此言,也是表明了心中想法。
太史慈,趙雲,夏侯蘭等人,則多出言語,關心劉祈往雒陽路上安危諸事,紛紛表示願一路同行。
但為眾人前途,於地方上升空間更大,更易發揮,以各地混亂此起彼伏,時正是含孫觀在內的統將,建功立業之時。劉祈內心雖說想要眾人同行,但更希望孫觀、趙雲、太史慈等,將來能獨領一方,成為他的助力。
遂在眾人言語罷,劉祈心意已決,便點了族兄劉直同往。
而劉祈被徵召為議郎之事,也在短短兩日內,傳遍了壽光各地。
於接下來交接公務之際,前來拜訪之人,絡繹不絕。
考慮到雒陽局面,尤其於接下來兩年內,即將迎來大變。在同妻子,還有小妹劉幼娘商談後,劉祈還是打算將家人一道暫帶往雒陽。
於壽光之家舍,繼續留下,將來朝中局面一旦大變,壽光有他一手建立的部從在,正好領家卷歸來,以做生息。
過年之後,現在已是中平五年,如無意外,漢天子劉宏,還有一年,就要去見太祖他老人家。後面便是何進,董卓陸續上場,整個雒陽都會亂成一鍋粥。
他劉祈花費數年時間,耐心積累之力量,又得臧霸、孫觀、張允、太史慈、夏侯蘭等人,足可以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