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高,位於清河郡、安平郡、河間國,平原郡,四郡交匯之所。

同樣也是叛軍停留之後方,從前方各郡縣所搶奪之物資,多運抵於此,再往幽州退去。

劉祈的安排中,打算分四路人馬,對弓高展開一次奇襲,並在破叛軍後,趁著天時地利,收復河間國之所。

叛軍從北而下,最先攻略之冀州,流亡百姓無數,各是家破人亡,若不擊之,留給叛軍掠奪之機,即便是剩下的河間國,只怕也是十室九空。

在他同孫觀、太史慈,還有前來相助的王成、章超等將說後,眾人皆很贊成。

而這次弓高之戰,打的也正是叛軍於地方掠奪,並受到州郡募兵進攻後的疲憊之機。

遂於平原縣之所,對戰局做過研究,稍微改變了之前的突襲方桉了,四路將近六千人,分走廣川、東光、修縣之地,向弓高而去。

一日後,劉祈與太史慈獨率一路,走的正是修縣方向,孫觀、章超、王成各領一部。

至於繼續駐守平原的州郡之部,劉祈也於上之主將,有過通氣,以防範叛軍若破後,會回撤入平原。

可不能他心在破敵,後方被偷家了。

而數百里遠端奔襲,劉祈本部人馬平日之訓練,即出現了效果。

至少在到達修縣時,無一人落隊。

等距離弓高還有百里,待各路人馬到達預定位置之際,斥候忽然傳來訊息,西北方向,有近千人馬行來。

後又經過詳細,發現是友非敵,斥候忙再速來通稟。

“回稟縣君,根據我等所探,此部人馬,乃是從常山國到來之援軍。

義軍為首將領,一名叫趙雲,一人叫夏侯蘭!”

樹叢之內,劉祈同兵士一樣,將身影隱藏其中,默默計算著時間,當前來稟告的斥候,告之情況,即聽此間兩個名字,他心生一動。

“可是常山真定?”

劉祈已然起身,在聽到二人名字後,臉上實難掩激動。

“正是!”

斥候的通報,讓他一顆心終於安妥沉靜下來,待將太史慈召來,劉祈道:

“子義,你留於此,總領兵事,我親自去迎接這兩名義士!”

選擇親迎趙、夏侯二人,除了他知道二人乃是不可多得之將才,可做交好外,二人所領人馬,也對他面向弓高的戰事,如虎添翼。

如此作為,並不為過。

看出縣令劉祈少有露出鄭重之色,太史慈應道:“縣君放心,慈定會處理好兵事!”

趙雲等部,距離劉祈人馬潛伏所在,尚有六十多里。

劉祈早讓斥候散開,也正是擔心近在弓高的叛軍,會發現其部靠近,從兩面合圍殺來。

這次來侵略郡縣的叛軍,有不少丘力居手下的烏桓人,作戰莫不勇勐。即便是以前,大漢也多以籠絡為主。且讓胡人歸附各部,參與平叛諸事。

以漢強盛,像烏桓人,也是大漢之打手。時今漢室衰微,地方勢大,烏桓人方大膽反之。

往趙雲彙集,以騎行而去,劉祈途中又要躲避叛軍偵探,故花費了半日。

在聽到劉祈親來相迎後,趙雲和夏侯蘭,莫不震驚,忙迎去。

“常山趙雲,見過劉君!”

“常山夏侯蘭,見過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