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時,叛軍從遼西、漁陽等地,順勢而下,先後侵入涿郡,中山國,平原郡。

不論已經亂成一鍋粥之幽州,冀、青兩州,郡縣之所,如臨大敵,紛紛募兵抵抗。

八月二十一日,劉祈按照州郡要求,暫將縣務交給富項,業壽,胡旺等人繼續料理,由各鄉召集民勇,以族兄劉直守之。

他親率三千人,領孫觀、太史慈、王唯等將,往樂安縣而去。

同時間,劉祈以個人名義,向州郡去言,以邀市井眾人和地方鄉士,各領人馬,往樂安縣同平原郡靠近之地集合,共抵叛軍。

自上次北海國護衛百姓後,劉祈仁義大名,早從青州,傳向了臨近之冀州。如中山國,常山國皆有知曉。

也就在劉祈到達樂安縣,以手下三千人馬,同聞聲趕來的上千鄉勇彙集協調戰事。

多日後,常山真定,以義氣聞名鄉地的趙雲,受郡中安排,同於鄉地招攬人馬,打算抗擊匪寇。

一同處事之人,還有好友夏侯蘭。只是兩人所領之部,並非一處,所往援助之地,尚未確定。

這日真定城外的常勝鄉,下夏侯蘭主動尋上了居此的趙雲。

但見人員氣質昂揚,夏侯蘭不覺稱讚起了趙雲領兵之能,他隨後又說到起了州郡情況。

“子龍,而今張純與烏桓叛軍來勢洶洶,為州兵所擊後,雖說掠奪罷,離開中山國,但退與平原郡,威脅依舊。

按照我所得之訊息,郡中有意以數部人馬,一部分先與郡中防守,過些時日,等叛軍擊退,往遼西而支援公孫伯圭,以擊烏桓。一部分往平原郡,支援正率眾打擊叛軍的劉希德人馬,保衛好冀北地區安寧。

誠也只有將叛軍趕出冀、青之所,我等地方,才能贏得安寧!

而朝中以使劉虞為幽州刺史,時正為平叛諸事。

且我素聞劉希德仁義,我打算往平原郡相助,子龍你呢?”

夏侯蘭身長七尺八寸,相貌魁梧,一邊同趙雲往營帳中去,一邊盯著這位一起長大的好友,關心問詢道。

趙雲要比夏侯蘭告別一些,身長八尺有餘,濃眉大眼,旁人初望去,只覺俊朗無比。

他抬首看向東北方向,此時正近黃昏,天色一片紅潤。

公孫瓚於遼東,抗擊外敵,這兩年來,於市井之所,名氣很高。

劉祈則以仁義,從樂安郡傳遍臨近州郡,尤以其人不捨萬眾百姓,守城抗賊度難之,世人莫不大讚。

於二人,向來重情義的趙雲,皆欣賞不已。

但要從具體論起來,趙雲更讚賞愛民如子的劉祈。

好友夏侯蘭於郡中有關係,能提前得曉郡中安排,趙雲並不意外。

今之所問,也是關心他這個摯友,希望二人能一路往外之支援,好有個照應。

“子艾,劉希德劉君何時往平原郡而去?”

趙雲這麼一問,顯然已經表露了心意,夏侯蘭臉上帶著敬意道:“於叛軍掠奪平原郡前後,即得州郡人馬不足,劉君即已率部前往,其為守衛敵方安寧,更是以個人名義,號召州郡眾人,往平原一帶匯合,打擊叛軍。

據聞短短十餘日內,劉君以手下部將孫觀、太史慈,連連斬獲七次大勝,奪回了平原縣城……”

趙雲嘆道:“以子艾所言,但以安平國、信都等地,多半還受叛軍侵擾,劉君多半會北上相抗,子艾,我願同你一道,隨劉君匯合,以抗敵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