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華歆(第1/2頁)
章節報錯
幾人吃飯的食舍,距離客舍並不遠。
因災荒原因,便是食舍飯食,也非常簡陋,實多來郡縣放糧,才能買賣。
吃著吃著,像陳登、陳集、華歆、陳應等人,漸漸被旁邊兩位士人打扮之青年所言,為之吸引。
這兩人風塵僕僕,顯然也是才回到壽光,也或是過路之人。
“今歲冬至已過,縣令有言,不論出身名望,含讀書識字之人,皆可於正月,於縣城考試,不論地域,中者可為鄉邑吏員。
任君,此事汝可知乎?”
被喚作任君之男子,咀嚼了一口麥粥,道:“趙君可是打算試試,只是吾等不好儒家經典,唯於算術之學好也!
那考試,若是以儒學經典為主,不會之,豈不白跑一趟?”
“任君勿憂也!
縣令所為鄉地宣傳中,並非全為儒學,更有算術,治理,實務諸事,但以成績排名,另有面試錄之。
我等只要與其中涉略,說不定運氣好,可為吏也!”
“哦?我等遊學地方,又無背景,少雖尋機學於鄉地,但難召用之。既然趙君如此說了,恰好此番歸來,本地叛亂以平,又有縣令之治,那且試上一試。”
兩人吃著麥粥,又討論起了注意事項。
這番話被陳登等人聽取,皆有所思。
回往客舍路上,華歆沉吟道:“我前次聽元龍有言,於昌慮時,劉希德大以吏考,招攬人才,後充實鄉邑之吏,使得東海郡士人多以往之。
可是此間考試?”
在大漢察舉制影響下,地方吏員多以推薦為主。
但劉祈在推薦之外,另闢新路,行做考試,這等辦法,很是稀奇。
華歆到往下邳時,聽得陳登提起,所以記得清楚。
幾人內,唯陳登同劉祈交往深厚,且於昌慮有過實地考察,遂如陳集、陳應,也都轉首望來。
陳登點頭道:“確如此,昌慮之行,劉希德之所為,使我影響時刻。
他之於選拔考試,我與他交談時,亦有提及。
非是單純經典之儒學,更有算術,邏輯,還有考察關於地方處事之實務,內容全面。
但以從吏者本身出發,而於吏員,我與昌慮鄉中小吏,也有言談,知之還有試用、轉正之期。”
陳登講解的很詳細,他以少年之姿,遊歷地方,最主要的就是看向各地民情民況,於地方主官吏治,亦多通曉。
說起劉祈實行之選拔考試,陳登也有向正擔任沛相的父親言之,但其父卻言之,若是選拔考試,用之州郡,難度很大。
在瞭解透徹後,陳集、陳應這等從兄弟,還在感嘆其中精妙,考核與實行結合,對地方官吏之行政處事,作用巨大。
但如華歆在詳細聽聞後,則嘆道:“劉希德大才,為一地縣令,卻是屈才了!
難怪前番過東海郡時,江府君言之,若非以劉希德年少,名望不足,於一地太守,或可從也!
只是……劉希德以此法而選士,於貧寒之所施為,正得當耳!
可從州郡召無為之士人,以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