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力挽(第1/3頁)
章節報錯
急報直送入到了雒陽。
但於青州,卻是先一步傳開。
朝廷所遣大將鮑鴻,於營陵一戰,遭遇數倍黃巾軍危急,不幸戰敗,身負重傷,其往琅琊郡方向突圍。
至於漢軍,則被將近十倍黃巾軍圍追堵截,死傷殆盡。
僅僅相隔兩日,鮑鴻副將賈威,於淳于方向,遭受黃巾軍激戰,大部人馬被打散,逃亡都昌,壽光等地。
前後兩則軍報,一前一後的傳開。
七月二十日。
在鮑鴻軍敗訊息,還沒有傳入樂安郡時,劉祈已經從王志派往劇縣前方的斥候口中,以得到之訊息,做出了判斷。
最不願意看到之事,終究還是發生。
鮑鴻之敗,也成為壓倒北海國,乃至於整個青州平叛之希望。
想來正式情況,還有兩日傳來,他迅速做了兩件事,一是派遣部從,往郡中,另有益國縣,還有為漢軍拿下的都昌縣去信,言之黃巾軍可能北上之訊息。
二是再度給本地百姓去信,做好全員入城避難準備。
這一次,以鮑鴻之敗,誰也不知道朝廷還要多久籌集人馬再平黃巾軍之亂。
但隨著鮑鴻之敗,也不全是好訊息,至少在隔日間,郡中傳來訊息。
州郡募兵,已從齊國和博昌出發,往壽光來戰,很顯然是打算支援鮑鴻。
雖未告知具體人數,但如果黃巾軍再度南上,至少能行阻擋,不用上次一樣,眼睜睜看著黃巾軍燒殺搶掠。
經過這次民變引發之叛亂,讓劉祈不得不感嘆,大漢地方州郡已成一個爛攤子,即便有前次太平道起事,危及江山,又有主官治理,可以內部之憂患,長期未得解決。難怪後會行以州牧制,以整頓地方,加強地方權力,並最終造成大漢的事實割據。
然不等州郡援軍到,隨著大部百姓湧入壽光城避難,一個選擇,重新出現在了劉祈面前。
“縣君,黃巾軍氣勢旺盛,即於今日早上,劇縣重被攻略,守城之數百漢軍,無一人逃亡,全都斬首,後黃巾軍停歇。
曾誠發現此事後,迅速彙報。
且益國城漢軍,不知從何打探到了訊息,下午時分,竟全部逃竄。
百將認為其中重要,在發現城中空虛,更有三萬石軍糧後,已召集其他兄弟,四十餘人,關閉城門,選擇守衛,並讓末將迅速回來,為縣君請示!”
通報之小將,乃是王志身邊之斥候,小名狗子,大名叫郟延。
聽到這個訊息,劉祈有些吃驚。
自從鮑鴻奪回益國城後,以之作為前線糧草中轉之所,並緊閉城門,禁止百姓入內避難,他自知曉。
但哪裡來得萬石糧食,他突然想起數日前,王志與他來得一份情報,漢軍有人馬遇襲,莫非是鮑鴻之糧草大隊,導致這幾日內,原本該運往前線之糧食,全都囤積在了益國城。
這麼多糧食,當然不能便宜給黃巾軍,若是能救濟百姓,可以大用。
他於舍內踱步,讓郟延下去歇息後,叫來了孫觀,將情況長話短說,再道:“仲臺,事便如此,我予你命,速帶著兩千人,前往益國城。
除做守衛外,想辦法將糧草運來壽光,我另遣人接應,若是朝廷日後問起,我自有主張!
此外,一旦黃巾軍踏入二十里內,當迅速停止此事。
而若能守好益國城,以益國城和壽光城,互為犄角之勢,為我等旁擊提供機會!”
孫觀聽到糧草,也是大喜所望,迅速帶著已被召回的兩千人,另帶著牛馬車,往益國城而去。
兩地相距四十多里,以人馬一日一夜,才運回千石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