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鴻年四旬,長相魁梧,一雙大耳,濃眉細目。

其身長七尺八寸,善用長劍。

長於軍事,給人肅殺之感。

在破了壽光之地黃巾軍,以黃巾軍退卻後,鮑鴻這才一邊令前鋒追擊監視,另以大部人馬原地休息。

這邊命令剛下達,正待召集各路將領商議,忽有親將來報,壽光令率眾前來拜見。

“將軍,壽光令至,其隨行者,拉著一大牛車……”

親將無意中的一言,讓鮑鴻目光一閃。

自踏入青州樂安郡以來,過路之縣城,也有縣令等人拜見,不過他從未給過好臉色。

即便天子此番以他平叛,又從關中之地,除押運軍糧外,還有第二批賑災之糧,除了於樂安郡治留下一些外,餘者莫不為他吞下。行路過之縣地,以部從偽裝成商賈,高價賣之。

這一路所賣,加上朝廷所發之軍餉,為他貪汙大半,可是掙得不少錢資。唯有一些識相,且以贈資豐厚之地方主官,他才會勉強留一些。

地方戰事起,可是有不少人,同鮑鴻一樣,喜歡這般,以發天災人禍之錢。

而一些地方豪族,無大根基,惹之不滿意,順道以叛賊平之,瓜分財物之事,亦不少見。

“哦?壽光令即臨,且讓他一人進來,吾以接見!”

鮑鴻嘴上這般道,一雙長眼眯起,心中則是感慨,這位壽光令,還是個懂事之人。

以方才所抓黃巾軍俘虜所言,於黃巾軍來犯壽光時,曾遭遇阻擊,三千人被破之,州郡這幾日皆無大軍派往,必是此人所為,可見是有些才華。

此外,於途中,鮑鴻還聽聞,這壽光令為安百姓,大開壽光縣城之門,來者不拒,為百姓稱以“仁義”。

一刻鐘後,劉祈便被帶入到了大帳之所,一同帶入者,還有牛車上之財物。胡旺、太史慈等人,則於營地之外,未能進來。

抬頭望了眼面前軍帳,劉祈經通報才得入內。

他心中還在思襯,走來時遇到一對對士氣低落之漢軍,理應說打了勝仗,漢軍當士氣高漲,可於劉祈看去,多顯萎靡不振。

大帳之內,在親將退下後,只有鮑鴻一人。

劉祈見那桉處,正處置軍務之中年將領,並未打擾。

顯然,這鮑鴻是像拿捏姿態。

足足過去了兩刻鐘時間,於油燈下,連續處置了三卷簡牘,鮑鴻這才抬頭,道:“足下即是壽光令?”

除看向這壽光令,鮑鴻還是有些吃驚其中年紀,但他很快平澹下來。

劉祈一禮道:“正是,劉祈見過將軍!”

接著,鮑鴻與他相聊了黃巾軍之事,幾十息後,他主動告退。

只是除了大軍營地,同胡旺等人匯合時,只有劉祈一人,牛車則是留下。

向城內走去路上,胡旺、太史慈,劉直等人,都沒有說什麼。

他們如何不知,那一箱財物,為縣令劉祈個人籌集,贈予領軍主將,是為了防止朝廷軍隊擾民。這於地方官吏而言,不算什麼秘密。

甚至於大軍到來時,更因縣地貧困,一應縣員不得不集資贈與。

一入城內,胡旺等人散去,族兄劉直跟著劉祈巡視城上,忍不住哼哼道:“阿郎,汝此番送了那軍將那麼錢物,若是放在我等杜鄉,都能賣幾十頭耕牛。

那軍將竟也無任何表示,這錢可不是白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