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君,以王君之報,黃巾軍首要衝擊之所,大概為我等壽光!”

堂舍內,出言的正是富項。

富項留著長鬚,只是這段時間少於打理,忙於公務,有些雜亂,他摸著鬍鬚,一臉憂慮。

壽光城還真是處於多事之時,方於糧食有了緩解,黃巾軍又捲土重來。

桉首下,孫觀則無大憂慮。

在一個時辰前,劉祈將事情告知後,他已經讓巨澱湖留守之部,全數歸來。

近些時日之訓練下,一千六百之部,已能阻敵,不復初時之混亂。

講起來,其中訓練之法,也多虧李展等人,於昌慮時一道總結,方得應用。

餘者眾人,業壽、劉直等,皆以沉默。

已為劉祈任做縣功曹掾的王楷,則是出聲道:“縣丞不必憂也!

縣君時已召集大部歸來,不算城內民眾,我等守城之部,將近兩千人。

即便黃巾軍萬人又如何?

何況現今有千石糧食,百姓俱安定,遠比二十多日前之情況,好上不少!

此外,黃巾軍大部人馬,只有進犯壽光之跡象,並未入境,而今縣內要做的是,民眾疏離,及鄉邑通報。

此中事項,縣君已讓人處之耳!”

在得曉黃巾軍轉移方向後,如王楷所言,劉祈一是讓大部人馬回城,二是為各鄉地去信,以之躲避。但有要入城避難的本地百姓,也大開方便之門。

過去半旬,為了防止地方叛亂,百姓湧入生息之事,城內為劉祈所令下,於業壽親自主持下,於縣城多地屋舍,含城中荒廢之地,已完成改造。

整座壽光城內,將所有地方騰出,統一管理,暫時性地安頓五萬人,都不成問題。

這般作為,也是劉祈想要將大部分鄉民留下,防止百姓逃難,並有吸引其他地方百姓,於壽光安定之念頭。

七日前,見無叛民來襲,以思家之心,可是有不少人,即便餓著肚子,也回鄉地一看。

王楷這般解釋下,富項臉色果然緩和了一些。

不僅僅是富項,近段時間來,於縣衙的高強度處事中,一應縣吏,都有杯弓蛇影之態。一聽黃巾軍來襲,莫不大驚失色。

等著下方官吏討論完了,傾聽中的劉祈,這才道:“城內雖有佈置,這段時間縣衙所為,也是為了防備此事。

然,事到臨頭,斷不能掉以輕心。

富君,城內百姓安穩,關係重大,還需富君協助多也!

至於城外鄉民避難之事,胡君,還有仲臺,你二人當聯合處置,但以勸諫,有願意離開者,絕不拋棄一人。

……”

劉祈每唸到一個人,如縣丞富項等,莫不頷首應之。

一共說出了二十三條,他思襯之防備要點,這才停罷。

各吏員領命離開後,劉祈又將業壽單獨留下,行以作對。

在軍政諸事處置中,自昌慮以來,業壽便擅於查漏補缺,於劉祈輔左眾多,即接替方真,今於壽光,不僅為之任做縣中主簿,也是絕對的幕僚核心。

這邊剛商議完,業壽離開處事,天色已暗,整個城內多顯喧鬧。

劉祈準備開啟地圖,研究下黃巾軍到來之可能進攻。

叩門聲忽響,待來者入內,原是領命而去的王楷,再度歸來。

“子正請坐,可是有要事?”

劉祈抬首看去。

王楷一禮罷,坐於下桉,嘆道:“回縣君,乃是我家舅翁來信,其見黃巾軍來勢洶洶,憂及家人,打算將大部族人送來城內。

為此,方才還單獨使我那翁家兄長,專門來城內告之。

翁家塢堡雖挺立,然若是萬眾黃巾軍,取城不成,轉而攻之,未嘗不會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