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後的清晨。

依王志所領十幾名斥候打探,叛民到達灌亭,一部分就地停歇,一部分南下往北海國,有往北海國之跡象,還有一部分,則輾轉往益國城而去,同地方流民匯合。

可見叛民內部,也出現了大分歧。

這對劉祈而言,恰是好事。

叛民分流,即便太平道於後處事,幾日內,也難以向壽光城來犯。

而今最大之壓力,則是轉向了北海國,還有臨近之齊國,能否迅速反應,一鼓作氣平之,將叛亂範圍壓縮,防治蔓延到整個青州,並影響到兗州和徐州。

他劉祈為一壽光一地之令,能做者本就有限。

可惜時下交通訊息不便,前方之資訊,要數日才能傳來,但並不影響其之處置。

一大早,他先是出城,往一里外的“大軍”營地而去,於數百人以做安危。

向翁氏等地方豪族借人,約定時間為五日,時已過去三日。隨著一些鄉民返鄉,外加豪族內部可能出現洩密,此部之“大軍”,要不了多久,即會失去最大的“詐敵”意義。

劉祈也有心將這數百人留下,可以前番許諾,他自不會輕易破之。外因豪族內部之卒,過度依附翁氏之大族,難能收心,他也沒有必得之的想法。

於之來說,重點還是在於募兵。

“希德,昨日之大半日時間,依汝之命,我已挑選出一千六百之壯丁。

不論逃亡家戶,這大概也是整個壽光縣,所能招募之部極限!”

在劉祈回到城門外,已搭設之營帳處,束手而立,望向城下陰涼處,一半輪歇之募兵,另一半正為李展引導,訓練棍棒之部。

孫觀於一畔解釋。

劉祈默默點頭,他心中有些思襯。

募兵之事,於百姓配合下,進行的很是順利。

其中家卷,多避天災人禍於城內,皆為守衛縣城,保衛家園,是故不愁忠誠。

眼前兵士,也將成為他劉祈於壽光立足,又一部可用之兵。

自月前方真來信,劉祈得曉,昌慮地方部從,按照他之部署,於臧霸、孫富、許桉等人統領下,單獨於縣衙外,已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水師方面。

江淮之地,尤其未來的江東之所,一旦爆發衝突,必多水戰。

面向整個揚州,於劉祈佈局中,水師乃是建設重點,步卒則為輔助。

而面向整個青、徐之地,因湖泊之少,步卒才是重點之中的重點。

這次從北海國蔓延之民變,恰為他籌集步卒提供了機會。

眼前的一千六百名,尚顯瘦弱,未形成戰鬥力之募兵,恰是開端。

六月季夏已經遠去,早秋正一步步到來。

風中帶著幾分清涼,劉祈向募卒走去,邊行邊道:“這要全賴仲臺你之費心。

依我昨日到來所探,自覺能有千人,已然不錯。

而有一千六百之眾,這於我等守衛好鄉地,至關重要!

已是大大超過我之預測!

但多瘦弱之輩,體能微弱,想要禦敵,還需加強體能恢復。

如以借來之糧草,我打算大部用作軍糧。

然算上城內百姓,糧食越加貴乏,地方大戶,所提供者越少。

以我前番往郡中去信,但願郡中能提供援助。

且我等也不能坐以待斃。

巨澱湖,仲臺你可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