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了昌慮境內,最強的一夥盜匪,還剩四處有聲名之盜匪,各處於偏僻之所,多為流民聚事,但以不成大患,於民生影響,也是微弱。

劉祈自想乘勝追擊,但考慮到若是將昌慮境內盜匪,清剿一空,只怕郡內,會減放兵權,那即於他訓練兵士,以備不遠的黃巾再亂,以安地方,甚為不利。

相反,這幾夥盜匪,完全可以當做現實“假想敵”,作為水陸之部,練兵所用。

是故。

清剿嶺山賊三日後,劉祈以命一半人馬留守,以防範北方大盜昌豨之名,就地再建水師營寨。

此地也因湖泊優良,勢也將成為劉祈訓練水師之基地,孫富、王唯做留守,執行訓練,及將已有維護水路安寧之水師,再度從南下流民中,招募一百多人,以補充損失之事。

為行此事,劉祈還使黃三,從繳獲財物中,拿出百萬之錢,交於孫、王二人手中,以做運用。

除過一些基本花費後,他另給二人一個重任,便是像在寒山水寨一樣,當從周邊縣地,招募匠工,行船隻督造。

將昌慮這兩百多的水師人馬,打造成一支足可於昌慮及周邊水域,馳騁護航之部,另使水賊膽寒而不可犯。

面對劉祈所給予之資,留守之將,並未問詢從何而來,但心中對劉祈所為,更顯讚歎。

佈置完嶺山諸事,劉祈則帶著傷卒,還有歸往寒山之部,返回昌慮城。

而今兩次剿匪下,他已拿下了昌慮南北要道,更是以部從控制了東海郡往沛國、泰山郡之所的商貿要道。

現在只要放出風去,另於昌慮,擴大且重開集市,以市署管轄,自會更多的商稅上繳。

嶺山大勝訊息早數日傳回。

於劉祈率部重歸昌慮城下時,縣丞張昭,縣尉董巍,主簿方真,功曹徐匯等一應官吏,莫不來迎。

縣長劉祈,以連番兩次剿匪,皆是大勝,無論縣衙之內,各官吏心中做何感想。但於明面上,這位昌慮而言,皆當為大喜事。

於劉祈抱有意見的董巍和徐匯,審時度勢下,已徹底放棄對抗之心。

看出劉祈能耐,只盼著劉祈能昨日升遷離開昌慮本地。

同時,為了渡過接下來的安穩日子,他們私下裡,還同利益連線的各方大戶相商,於劉祈募兵以安地方之事上,多做錢資贈予,算是緩和矛盾。

是於劉祈到達城下時,來迎眾人,心思各異。

唯有得知訊息,到來圍觀的昌慮百姓,那是發自內心之喜悅,無不高喊“縣君”。

郯縣。

郡府之內。

太守江沛,正讀著記室剛剛送來之文書。

昌慮長劉祈,招募六百鄉卒,大破嶺山大盜候郎,且以賊人首級,一前一後,送來了郯縣。

而今收到之文書,乃是劉祈再度詳細回稟戰事情況。

看到劉祈水陸配合,兵行迅速,江沛不由得撫須,大讚道:“劉希德當真文武之才!難怪能於冀州立下大功,為胡文才所舉。

即於任上,不過月許,即已平定兩方賊寇,恢復縣地安寧。

此番之功績大也!”

江沛表字周南,乃是琅琊郡人。身材頗高大,面容俊朗,能看之,少年時,當生俊美之像。

而江沛能以不到四旬年紀,能力平平,卻成為一郡太守,生之容貌,本有不少加分。

誠因這年頭,生得若是醜了,為上官留下不好印象,升遷速度都會慢上許多。

古往今來,看臉不變。

他來到東海郡太守任上,以接替前任太守趙諮,還不到半年時間,是於比劉祈來到昌慮長任上,只是早上那麼一些。

然則,於到任之後。

江沛即困惱不已,黃巾之亂後,徐州亦有波及,以東海郡水陸盜匪,最使人難以滅之。

這般下去,於之政績,可是大大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