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兩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寒山,不同於陶山之高峭,緩坡較多,成南北走向,上立有天池,下山之道,則與河岸相接。正對面丘地處,另有一條山道,同昌慮縣城交通。
連線山巒西南五里,乃是楓葉鄉,此地有停駐碼頭,原為往來船客休息之所,亦做貨物解除安裝轉移,好往東而往沛國運輸。
然在半年前,為盜匪佔據山頭要地後,往來行客,莫不需要繳納“過路費”,導致客商漸少,即是陸路北上泰山郡之商賈,憂心北面大盜昌豨,亦不敢往之,只好繞道琅琊等地。
劉祈這次要想覆滅王梁,可不僅僅是佔領碼頭,還當攻上山寨,破之方可,否則後患無窮。
如去歲末時,臨近歲除那兩日,寒山盜匪王梁,因水路幾近斷絕,無過年之資,還突襲了一次縣城。
那次郭城被攻陷,內城危在旦夕,縣丞黃徵差點開城投降,終是功曹掾徐匯和縣尉董巍從各鄉召集壯丁,及時趕到,這才解了大圍。
而縣丞黃徵因此,遭到郡中貶斥,後有辭官一事。
說起來,劉祈這個縣長,到來任上,將近一月,朝廷所任之新縣丞也當在路上,只是郡府尚未下發文書,亦弄得旁人猜測不已。且若非方真名望不夠,亦無功績,又是同鄉出身,劉祈甚至打算,向郡中推薦方真為縣丞,以更好地輔助他料理縣寺諸事。
時間一晃。
日昳從縣城外,鄉卒和亭卒,帶著三日干糧,先是分批次同乘聚來船隻而下,居寒山碼頭十多里,按預定計劃,再度分兵。
劉祈與李展領百人,走打探之陸路小道,繞向王梁部寨東南一側。
同鄉人許案、王唯,則領二十餘會水之鄉人,照看亭卒,從水路而下,按照預定時間,佯攻碼頭,吸引叛軍視線。
其中謀略,實際與劉祈向縣尉董巍告之,大不相同。
這也是為了防範董巍本人,或與他人言後,出現方案洩露之事。
或能確信的是,他劉祈披甲,親率眾來取王梁之事,說不定早兩日,已經傳到了王梁耳中,盜匪必然嚴陣以待。
故以最終,所拼者,還是雙方計謀實力。
於此,劉祈此番將馬氏所贈盔甲,另有一些以錢資所買之皮甲,已全部帶上,做衝殺之用。
及至日入時分。
水路方面,眼看黃昏將至,許案和王唯遵守劉祈命令,並未兵發,而是就在船隻上等候。
但不是人人都有耐心守候。
這次收到縣尉命令,前來剿匪的亭長宗池有些憋不住了,指揮著亭卒將小船,劃到了許案小船畔,揚著脖子道:“敢請教許君,我等要何時才進攻匪寇?不知縣君所率之部,而今於何處?
不是說很快跟上乎?
何以遲遲不見?”
許案手中握著弓,夕陽餘暉下,身材更顯得魁梧,眯眼看向宗池道:“宗亭長,縣君於我等離開時,可是有言,此番剿盜匪,一切命令,皆出自於我處,你可清楚?”
大半年來,跟著劉祈於冀州一道參與平叛,許案可不是以前那個有些老實巴交之獵人,手上見過血,加上領導過鄉卒,故以一言一行間,都帶著威色與壓迫。
宗池等亭眾,不過居於一處,為許案一番質問,頓時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