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榮歸(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劉祈於博縣再停留一日,即告別章氏,歸往鄉地。
諸葛瑾原本做同行,但念及章氏身體,劉祈與之勸導,才未往之。
但劉祈亦做承諾,待他赴任,當途徑博縣,且將弟妹送來,勞章氏多多看待。
隨後數日內,憂心接下來途中,會遇到盜匪,劉祈帶著許案、黃三,一直由大道而行。
終是趕在正月二十,回到了老家蓋縣。
看到熟悉的蓋縣縣城,以劉祈所覺,人多了不少,且多非蓋縣本地之口音。
很顯然,在冀、青、幽等多地,黃巾軍叛亂同時,不少流民南下。
由廣宗歸家路上,劉祈即有看出。
亂世之下,普通人莫不想尋以苟活之所。
若沒有應募這件事,劉祈說不定也已準備著,待黃巾之亂初平,以尋機會,帶著弟妹,往荊州避難。
且走在大街上,劉祈還聽到自己名字。
讓許案去問詢才知,他這數月來,於前線愛護本地鄉卒,並救得鄉人性命,另於月前,胡軫賞賜的有一些財物,全部未取,託從冀州路過的泰山商人,先一步送回蓋縣,以為那些陣亡鄉人、還有家庭困難之眾,以做接濟……
此中一件件事,竟早傳回鄉邑。
今鄉人聞其名,莫不讚之一聲:仁義劉祈!
“亭長,而今汝乃可是我等蓋縣大人物了!”
許案樂呵呵道。
一旁的黃三,聞聽恩人,有如此聲名,也是樂開了嘴。
劉祈搖了搖頭:“還是快去尋子初他們罷!
待尋子初,前去拜望縣君後,我等歸鄉,可是要將那些骨灰,送給鄉人。
此番歸來,未能將他們全部活著帶回來,誠是我劉祈之過錯也!”
黃三聞此,忙道:“亭長勿要自責,生死有命,此非亭長之過也!
亭長能救得了黃三,能救得三十來名鄉卒,成功歸來,此中恩情,早使我等捨命而報。
反之,如黃鄉,去者近百人,歸者不過寥寥……”
論道起生死,人莫不心情沉重。
在黃三說起黃鄉之眾,幾近全部死於戰場,後僅有三人跟著杜鄉鄉卒一道歸來,劉祈不免想起了王尚當日讓他捎回來的絕筆信。
待將眼前事處理完畢,自當去拜見王尚家人。
說起王尚,不知吳猛如何了?
……
蓋縣郭內,方真、李展,還有一應鄉卒,並未離去,一直等著劉祈。
在朝廷命令,尚未從郡中下發到縣地時,方真等人不知,站在他們面前的劉祈,已是一方主官。
但劉祈並不介意,給眾人分享這個好訊息。
朝中命令,當比他,還先一步離開博縣,送往縣地。
此時那令書,說不定就躺在蓋縣令的案几上。
許案這個大嘴巴,早先知道,故矜持一些。
但如方真等親信,正是發自內心喜悅。
“恭喜亭長!
難怪今日一早,王縣君,即多次遣人來問,亭長可曾歸來?”
方真這話還沒說完,一側的李展,感嘆道:“方君,怕是自今日後,不可再稱‘亭長’,當為‘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