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禦敵(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需劉祈多言,潘璋雖說名聲不佳,但心思通透。
在為劉祈邀來路上,得知這名比他小上幾歲之少年人物,能得本地名士看重,又能得縣令厚待,前途自是光明。
而今,此人不僅真心看重於他,還做誠心招攬,就算潘璋人品再怎麼不好,也有欣喜,但並不意味著,他一定接受劉祈的橄欖枝。
原在劉祈之職位還是太低了,現在雖說有領一鄉之眾,算上民夫數百人,可以實際職位,仍不過一小小亭長。
正如他常於友人論述那樣,他潘璋乃是要做大事之人。
劉祈時下,不僅年幼,身份如此……簡單講,與之所念,相距甚遠,不夠資格!
平日,潘璋另屬毒舍之人,口無遮攔與市井之中,同人對嘴罵人,還從未輸過,就是一般拒絕他人,也會多嘴兩句,漲漲個人氣勢。
可劉祈剛剛幫助於他,直說拒絕,又難免讓其難堪。
若是有相熟之人,看到潘璋有朝一日,會如此慎重思考問題,怕是會驚掉下巴。
劉祈察言觀色,用幾息時間,就看出潘璋想法了。
潘璋畢竟年輕,不會掩飾神色,恐怕從性格上講,大不咧咧,也沒想過掩飾。但于軍事方面,卻有其獨特天賦,便是方才來往營舍,眼觀片刻,即於入舍後,為他先提出了幾個建議。
這些建議,很是明顯的暴露出:他劉祈習慣性地,用後世人辦法和思想,去改變今下之漢人,但卻沒有細緻化的考慮“入鄉隨俗”。
潘璋如此才能,又適逢寥落之際,他才不顧相識之淺,起了招納之意。
但沒想到,潘璋之眼光,比他想象的還要高。
用潘璋今日處境對比,確有些眼高手低,但依之才能,並不未過。
劉祈反應也是迅速,他未有因此心生不快,而是再度握著潘璋雙手,誠心道:“
望君見諒,實乃祈唐突了!
我今卑鄙,又屬微末,自知難尋得如潘君這般人傑隨行,以匡扶漢室江山。
而潘君,又屬高志之人。
統一部之卒,尚有屈才,何論我這手下幾十人。
但請君許我一諾可好?
若來日,我能為一郡之守,召潘君入府從事,潘君可能來助我成事業?”
注意到劉祈赤誠目光,又想到一郡郡守,誠以為高大職位,也算夠他發揮才幹,何況劉祈心意如此,更屬第一個賞識他之人,意義特別。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
潘璋道:“劉君待我以誠,此中心意,我知也!
且劉君,切勿妄自菲薄。
如君所言,將來君若為一郡郡守,若有相召,我便是處於千里之外,也願來效力!”
旁人多會含蓄一二,潘璋便是直言,只差再淺陋些,他是看不起劉祈時下所處。
劉祈絲毫不見怪,相反有些欣喜。
一郡之長,雖說於現在的他,還有些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