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離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吳猛這願賭服輸的光棍模樣,顯然屬於直性子。
他方才反對劉祈,是認為劉祈年紀小,武藝不精。
清水亭亭長,又豈能有謀無勇?
現在,劉祈憑藉能力,單是箭術,就超越了他,吳猛便也忍了下來,算作守信之輩。
但劉祈接下來做的,卻是再度出人意料。
待將弓箭交給馬氏僕從手中後,當著眾人的面,他來到吳猛面前,深深一禮道:“實不相瞞,此中箭術,乃是我家好友許案教授,祈時常上山砍柴,於後山多加練習,才至如此!
尺有所短,人有所長,倘若比力氣、刀法,我絕非吳君對手。
這次往縣寺,後還將阻擋黃巾之部,吳君隨行,有勞者甚多,還請吳君多多幫助才是!”
劉祈此行此言,進退有度,旁觀者無不點頭贊之。
距離最近的吳猛,神色一動,大漢男兒,頂天立地,劉祈之言行,不以年紀,很合他胃口。
況且,他雖非博學好識之輩,但劉祈以年弱之姿,那一手箭術,確實折服了他。
“尺有所短,人有所長。”
吳猛將這八個字,於口中咀嚼了一遍,望向劉祈的目光,少了幾分驕傲與輕視,回禮道:“亭長權且寬心,既為清水亭人,此番行程,我必全心相助!”
漢人的鄉黨氛圍,可是相當濃烈,無論內鬥如何,於外部,至少是一致對外。
昔太祖、世祖成事,另如劉備涿縣起事,鄉黨都是發家之根源。
今,劉祈雖則年少,可以吳猛歸心,足使人嘆之。
“善!”
馬傅一直在旁觀望,待兩人行禮言和後,他與陳書佐,視線一碰即開,大步來到劉祈和吳猛身邊,接著望向圍觀之人,道:“諸位都是我清水亭才俊,如劉亭長所言,當團結一致,互幫互助。”
“謹遵馬公教誨!”
旁人無不行禮。
一側的方真,看向人群中心的劉祈,心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劉祈此人,將來必成大器!
當日間,馬傅便向外公示,他願以舉薦劉祈為清水亭亭長之事。
這則訊息傳出,實與任命無異。
以馬傅在郡縣名聲,縣令定不會拂了他意。
而有馬傅所舉,劉祈暫時直接行代理亭長之責。
考慮到縣寺命令緊急,明日一早就要出發,劉祈並沒有打算慶祝。
但當劉祈忙碌大半天,與許案一道返回家院時,發現內外熱鬧無比。
來者無不手持禮物,或布匹,或農產。
從兄劉直,從嫂杜氏,還有二弟劉紀,妹妹劉幼娘,且與家中交好的許案父母兄嫂,以及一些鄰里,都在招呼著。
常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便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即令這麼多人看重。
足可見之,古往今來,為官為吏,方是追索之道。
“大郎回來了!”
“喚何大郎?婦道人家,要叫亭長!”
“什麼亭長,大郎就是大郎,那可是老婦人從小看著長大的!”
“是大兄,大兄回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