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改鈔與銀行設想(第1/3頁)
章節報錯
朱棣期待的盯著成淵。
就在成淵組織自己語言時,那站在旁邊一聲不吭的朱胖胖,此刻心中卻是激動不已。
作為自己的太師,朱高熾明白這是永樂新朝的頭銜,但他心中最認可的老師還是成淵。
哪怕成淵與自己同輩,是自己的妹夫,袁容和李讓看好高煦和高燧,嫌棄自己胖,只有成淵,從來沒有。
看到自己信賴的人被自己父皇如此依仗,今後該多虛心向成淵請教才是。
就在這時,成淵似乎也想好了該如何回答,開口道:“陛下,觀宋之交子與元之紙鈔,皆有可取之處。首先我們該回到寶鈔,銅錢,白銀的本源問題。”
“何為本源問題?”朱棣聽到成淵的話,臉上看起來異常平靜,實則他已經心中有了期待。
期待成淵能不能拿出幫自己改進寶鈔的東西,還要讓寶鈔繼續流通。
文淵閣大學士有言,成淵只是武將之才,而無文官之能,金幼孜與胡廣的評價歷歷在目。
“寶鈔乃國之貨幣,這貨幣對於民生而言,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
其中最基本的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何為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臣已經詳細解釋,都在奏疏中。陛下到時可以慢慢翻看。”
“改制貨幣,更需要朝廷的強制手段。初期大明通行寶鈔以故元交鈔的發行經驗。也就是純粹以朝廷信用為擔保印製紙幣,然後強制以紙幣代替其他金屬貨幣在市場上流通。
陛下,臣說的有錯沒錯?”
對於成淵這個問題,朱棣的態度有些模糊,既不反對,也不正面回答。
就在朱高熾猜測父親到底作何想法的時候,成淵又開始說自己的想法。
“故元和大明的紙鈔都有個錯誤之處,發行是單向的,也就是說朝廷只發不收。
紙幣的幣值就以它的票面為準,一百文的鈔票就值一百文的銅錢。但是如果百姓要以紙幣票面金額換回銅錢,則不被允許。
這聽起來就是土匪理論!不考慮百姓的政策,最後都會被百姓阻攔,就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百姓如水,天子如舟,水可載舟,也可覆舟。陛下應該比我懂這個道理。”
在金融體系和國家財政體系並不健全的古代,這麼做就有很大的風險。
“如果,寶鈔面額,朝廷說多少就是多少,那麼在朝廷錢財缺乏,出現困難的時候,就很難控制住無限超發紙幣的衝動。
就比如,陛下忍不住印了不少的寶鈔出來,而遭百姓官員抵抗。如此長久下去,百姓便不再信任朝廷,自然不在用寶鈔。
朝廷信用在民間一落千丈。
宋朝以三司發行紙幣,此舉非常慎重的,朝廷有足夠的準備金,而且紙幣發行一段時間後,三司便會將它全部回收,然後再度發行新幣。”
“陛下,大明寶鈔可以用,但是必須借宋朝之經驗,準備儲備金。
朝廷必須改掉只發不收,不能只是單向流通,讓百姓信任寶鈔。
這就和陛下用人一樣,懷疑的人不會用,寶鈔對於百姓也一樣。”
就在這時,朱棣又繼續開口道:
“除了這些,你可還有其他的想法和對策?”
或許是朱棣並沒有從成淵說的這辦法中找到什麼,又再問一句。
或許是朱棣還想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