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局中局(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文武百官按順序進殿,景清過金水橋的時候,看了眼兩邊侍衛,他忍辱負重投降燕賊,就是為了找機會刺駕,掩藏著。
最開始有人監督他,但他安耐住性子,拖到了大朝會,為了大計,和梅殷等人商議,將薄刃藏在奏疏裡,近朱棣的身——刺駕!
他明白天下已經是永樂皇帝的,就算殺了永樂,文武百官也會擁戴太子朱高熾。
但是死他們幾個,殺死這個篡位謀逆的燕賊,值了。
景清今天看了眼家眷,他的計劃並沒有告訴家人,大兒的孩子剛滿月,都想著在永樂元年起個好名字。
為了建文陛下,死自己一家人又何妨。景清認為他做的是大義,離奉天殿越近,他越激動。
看了眼若無其事的梅殷,景清這心更加踏實。
永樂元年,大朝會舉行,更多的還是關於百姓的事情。
朱棣聽了戶部的稟報,關心地對眾人說道:“這兩年,朕知道各地戰事害得百姓餓肚子,今年工部要好好的給各府縣興修水利,需要的儘快上份奏疏。”
“江南是天下糧倉,不可忽視,今年春耕要抓緊。不要讓百姓餓著,諸位還要多操操心。”
“工部讓船廠抓緊,東瀛倭寇侵略朕的沿海子民,不可鬆懈,船造好便出兵。”
朱棣四更起床,大朝會開始說的最多是百姓永樂元年開春的事情,都是動腦子的活兒,散朝時都快晌午。
朱棣看了眼大家:“都回去吧,時間也不早了。”
他因為成淵的事,心裡也是很不痛快,但早朝得上,今年是一年的開始。
景清靜靜地聽著,尋找機會。
早朝剛開始,站殿武士也是最謹慎清醒時,不適合動手。
這會兒,大家都累,到了散朝時也都會鬆懈下來,這是梅殷告訴他的。
平心而論,景清覺得,永樂皇帝要比建文帝更加的務實,並不關注什麼周禮和縹緲的大義。
可是朱棣做的再好又怎樣,他還是亂臣賊子,景清閉了閉眼,下定決心。
朱棣正要離去,景清摸了摸奏疏裡的薄刃,突然道:陛下,臣有本奏。”
“讓人放朕御書房,你也累了,回去吧。”朱棣很疲倦,自己這心心念念要一起創盛世的人就這麼沒了。
皇后傷心,女兒病倒,兩個兒子也因此傷心,自己十二弟早早的就進宮來詢問。
成淵這小子倒是牽扯了大家的心。
“陛下,是關於百姓的建議。”景清道。
朱棣想了想,這個景清之前還被防範過許久,但他每次提的建議確是非常好的。
看見景清臉色不好,朱棣心裡毛毛躁躁的,只盼他們都盡心為永樂朝,便又坐回龍椅,道:“景卿,有話請講。”
景清一步一步走上去,“臣這一本只能告訴陛下一人。”
“密奏?”朱棣和朝下官員都打起了精神。
密奏不能在朝堂說,只能去御書房說。
朱棣當成是重要事,點頭。
百官聽說鎮國公遇難的訊息,禮部尚書楊賢之大朝會時,眼淚就不停的往下掉。
他看到最前面那裡空空的,心裡就很難受,那裡一直站著他師傅。
就在景清跟著朱棣離去時,楊賢之卻無意間看到景清奏疏裡有一道銀光閃過。
他記得成淵告訴過他,景清這個人很危險,那銀光是刀。當下便喊道:“陛下。”
朱棣轉過身停下:“楊卿,你有事情嗎。”
若是平常楊賢之大呼小叫,朱棣肯定要發火,但今天朱棣只當他是心裡難過,不予計較。
“陛下,景清奏疏裡有刀!”他急而快的喊了出來。
旁邊的內侍一驚,幾個侍衛也看向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