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幾個武將,天啟也暫時沒有挪動的意思,保持現狀。

武將的問題處理完了,天啟的目標迅速放在了專家身上。

因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軍事武器和民生在此時也顯得尤為重要。

而這個時代的專家,可不像後世那種爛大街的專家,出一個專家可不容易,人家是真的有很強的專業知識,甚至是能夠長期的影響後世。

比如徐光啟、王徵、宋應星、孫元化、畢懋康這些人。

徐光啟是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農藝師,對火器也極其重視,曾多次上書加大引進西方火炮技術,以用於城池防禦、攻城和野戰。

為此,還撰寫了大量的相關條令和法典,有著重要的意義。

王徵是機械專家,因為和徐光啟一樣,與西方傳教士關係甚密,信仰天主教,所以也大量的運用了西學,甚至發明了一些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機械。

宋應星與他的《天工開物》被後世廣為人知,《天工開物》可以說是一本影響巨大的工藝百科全書,不過現在還未成書,但也是遲早的事。

這也可以從側面說明,此時的宋應星在相關領域的造詣肯定不低,因為這樣一本鉅著,不是三兩年就可以完成的,必是經過了長期的研究。

這也是天啟要錦衣衛盡力找到還名聲不顯的宋應星的主要原因。

孫元化是火炮專家,對西洋火器研究頗深。

可是這樣一位大家,卻選擇了仕途,最終因為孔有德的反叛所牽連,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真是可悲可嘆。

當然,這和當下的大環境有著不小的關係,大明的很多科學家都有入仕的經歷,甚至大半輩子都在仕途上。

如徐光啟、王徵、宋應星,還有之前的武之望,現在的孫元化,還有畢懋康。

畢懋康是武器專家,正史中大明的燧發槍就是他發明的,不過現在被天啟用發明系統給搶了先,但畢懋康在武器方面的才華是不會被人奪走的。

其實天啟剛開始對這個名字有些陌生,只知道是一個姓畢的發明了燧發槍,直到看到個名字。

因為中間那個字有些複雜,而且又想起最後一個字是康,所以才確認畢懋康就是能夠發明燧發槍的大家。

不過這些人,天啟目前只知道徐光啟和畢懋康的下落,其他幾人可能是職位太低,或者還沒有入仕,所以根本不在駱思恭提供的名單上。

但是,徐光啟和畢懋康也已經不在朝了,在這之前都因為閹黨的彈劾,被削官去職。

這沒有關係,只要有他們的清晰履歷,要召他們回朝很容易,天啟立即頒佈兩道聖旨。

可兩人都屬於南方人,距離京師比較遠,聖旨還未抵達,孫元化和王徵就有了訊息。

因為天啟自己提供了一些比較有用的資訊,孫元化是火炮專家,王徵是機械專家,還信天主教,範圍一下子縮小了很多。

孫元化僅僅幾天就被找到了,因為他在去年還在遼東任職,主要在寧遠築制炮臺,這些火炮在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中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因為受袁崇煥主動辭官的影響,他也被罷官。

他和徐光啟同為松江府人,也就是後世的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