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

待掛著“機巧閣”三字匾額的木棚起在屯田邊上的時候,眾人這才知道——

啊,原來夫人的鋪子,建在這兒啊。

匠人和屯民們看向李月嬌的目光,都從敬佩變成了無言憐惜。

“夫人如此做買賣……”趙娘子這段時日總在李月嬌身邊轉,見她真的在此開業,忍不住小聲道,“是要把本錢都賠進去的。”

李月嬌抿嘴一笑,不置可否。

她之前做那麼多是為了揚名,而非真為開買賣;如今買賣開起來了,自也不是為賺錢,而是為釣人入局。

“今後你們要修補什麼,儘管來就是,”李月嬌指了指在岸邊幫忙建水車的福年、金年和寶年三人,“我的人還會造農具呢,官衙發下來的農具如果有不好的,都可來我這兒修理。”

“……”屯村百姓的目光又崇敬起來。

夫人可真是活散財娘子啊,她開鋪子竟也是為了他們,而不是賺錢!

“世上竟然真有夫人這等心善的人,”趙娘子感慨道,“小人們真是遇見好人了,將軍和夫人如此體恤,修橋修水車,還給小的們派好大夫來,小的們怎麼報答呢?”

李月嬌好奇地問她:“世子派大夫來了?是軍中的大夫嗎?”

“不是,”趙娘子有問必答,“是個姓衛的年輕大夫,在城中開了個醫館的,叫什麼安民堂。屯民們來此後許多水土不服病了的,都是衛大夫治好的,他教了我們好些淨水防風的辦法呢。”

李月嬌恍然大悟:“啊,原來是衛鴻衛大夫?”

“是是是,就是叫這個名字,還怪好聽的。”趙娘子笑說。

李月嬌坐在木棚歇息,看著岸邊匠人們忙碌的身影,點頭道:

“是啊,世子想得,總是很周全的。”

*

鎮北將軍夫人在城外屯田邊上,開了個木匠鋪子的訊息,不需要一天便在安化郡傳開了。

每日來看新鮮景的人絡繹不絕,但畢竟李月嬌地位在,因此看熱鬧的人都不會湊近,而是遠遠地眺望。

李月嬌只當沒看見,每天都坐著小羊車,領著一群人浩浩蕩蕩進出城。

不過三四天的工夫,城中的流言蜚語便多了起來,有嘲笑她每日和一群泥腿子工匠混跡的,有鄙夷她不過是個好財商婦的。

但也有尋常百姓讚揚她,亦有那窮戶貧人,大著膽子搬東西找機巧閣修理。

回來後,無一不竊語“夫人和善,修得可比天工巧好”之類的話。

等到第五日,李月嬌如常到鋪子時,卻發現自己旁邊的空地上,也支了個很簡單的攤子,其上還放了三個藥箱。

衛鴻與他的兩個小徒弟在攤子後面忙碌著。

見李月嬌過來了,衛鴻忙對著李月嬌長施一禮:

“夫人。”

“衛大夫,好巧,”李月嬌從羊車上跳下,笑著回了半禮,打量著他的藥攤問,“怎麼也在這兒開起醫館了。”

衛鴻笑得含蓄,垂首道:“在下得將軍相托在各村巡診,想著如今大部分屯民都在出工,便在此支了攤子,省得他們路上費事,亦不耽誤差事。”

“衛大夫醫者仁心,是屯民們的福氣。”李月嬌由衷道。

衛鴻謙遜地垂首:“在下當不起,夫人所行才真是俠肝義膽,讓人欽佩。”

他的誇讚不似之前譚大人那般只為捧殺,皆是由衷之言,因此李月嬌被誇得臉頰微紅,當真不好意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