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三日工夫,眾將士眼中“鎮北將軍的賢內助”李夫人帶著他們,沿河而去,將那些損壞的水車與橋樑統統炸燬。

炸燬的木頭渣子落在水中,大部分都被他們用大網撈起,就地掩埋。

一路走下來,他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這位年紀不大的小夫人的好:做事利索,待人溫厚,無論同誰說話都是笑眯眯的。

尤其三天忙完後,他們要回去覆命的時候,夫人還豪氣地打賞了他們六十兩銀,讓他們更尊敬她了。

至第四日,李月嬌再回到甲村邊的屯田時,十三個石頭匠人們早就等在那兒了;屯村百姓們在里正的帶領下堅固堤壩;而齊郡守派來送銀子的家丁,就推著個放錢的匣子,等在那兒。

“夫人可算來了,”齊府家丁明明有鬍子,聲音卻比平常男子尖且高,讓人聽著很不舒服,“小的奉了郡守之命,在這兒等了好些天呢。”

李月嬌聽齊家家丁如此說話,還著意打量他一番。

一身的好簇新青色綾羅。

而李月嬌今日為了方便走路做事,只穿了家常半舊的石青色上襖,繡水鷹捕魚圖案的青色裙子,看著可比齊府家丁寒酸多了。

只她外面披著的銀狐皮斗篷,才能顯出些她的富貴不凡。

“何事?”李月嬌從雲團處接過暖手爐,問。

“郡守命小人來送銀子,”齊家家丁仍刻意高聲道,“郡中富戶商賈們,一家十二兩銀,共湊了五百四十兩,馮掌櫃和我家郡守,一人出了二百三十兩,湊成了一千兩,讓小的給夫人送來。”

周圍屯村百姓們之中,爆發出一陣驚呼,他們又覺得,掌櫃和齊郡守,也不是壞人吧?

李月嬌笑了笑。

齊郡守瞧著仙風道骨,馮掌櫃看著心寬體胖,但實際上,都心窄得很,哪怕因為自己不修德性吃了虧,也要找補回來。

“你這人做事,”她瞧著那家丁,揶揄道,“好生膠柱鼓瑟,你在此打聽一下便知道我這幾日在做什麼,為何還在此做這刻舟求劍之舉?”

什麼柱什麼瑟?什麼舟什麼劍?這家丁沒聽懂她在說什麼,本還傲慢的臉上,浮上了層茫然。

李月嬌嗤聲一笑,示意讓雲團和童媽媽去清點銀兩,含笑嘆著:“我還以為郡守府出來的人該有些學識的,結果你原來不讀書啊?難怪做事不懂變通,搬著一千兩銀子天天來回,連送到我府上去,或者打聽著我在哪兒都不知道?”

清點銀子的雲團立刻順著自家小姐的話,笑出了聲,童媽媽作勢拍了她一下,但也是含笑聽著。

那家丁這才明白她的意思,臉上頓時紅一陣白一陣的,再無話可說。

待雲團和童媽媽清點完畢,李月嬌讓雲團給了那家丁一兩銀子的賞錢,語重心長道:“我聽說貴府上四公子如今在城中學堂讀書,你既然是郡守得用的人,也該讀書的,至少該讀《孟子》,先從離婁篇開始吧。”

那家丁無法,只得忍著氣連聲道謝,灰溜溜地離開了。

李月嬌在那人身後,對著眾人道:“這些銀兩,修石橋、建功德碑儘夠了,但我想那些富戶商賈如此有心,我這牽頭人也出二百兩吧。若將來一切修成再有盈餘,不如擇地給屯村開個學堂,識字能曉事,曉事了才能懂如何辦事。”

那家丁推著小車,跑得更快樂。@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而眾屯民更是喜上眉梢,深謝李月嬌這番心意。

依著朝廷招攬他們來時的話,說是屯村百姓的後輩十八歲之前許不入屯民籍冊,如此便是許了他們後代讀書科考,十八歲之前若能過童生試,則再不必入屯民籍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