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萬力從大一到大三上學期的功課都是優,只要下學期的功課也得優,就可以申請出國攻讀碩博連讀。所以,寒假留在學校認真學習大三下學期的功課,準備完成大三課程後申請公費到美國的大學留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完成學業再回國。

方萬力臘月二十六才從學校啟程回家。

從學校到家,需要坐兩天一夜的綠皮火車,再轉兩個小時的汽車。一路上,家家張燈結綵,門門貼上對聯,紅紅火火的,不時有鞭炮聲,過年氣息很濃。

到家時,已經是臘月二十八的下午,接近黃昏。冬天的日短,加上陰天,雖然感覺夜幕將至,實則才四五點時候。

方萬力踏進家門時,家裡只有母親一個人,她正在煮糨糊。

久別重逢,總是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方萬力清脆地叫一聲:“媽,我回來了。”

母親聽到是方萬力的聲音,轉過頭來,見方萬力已跨進門,便熄了火,高興地回了一句;“阿力,回來啦。”

隨後走過來幫方萬力卸下揹包,又幫他扛提包。提包是大一時候買的,有點破舊,裡面裝滿了書,有四五十斤,很沉。

母親不知其重量,力道不足,沒把提包拉起來,反而被拉下去。母親身體微微往前傾,差點絆倒,方萬力上前扶住她。

母親站穩了道:“怎麼這麼重呀?”

“都是書,我自己來吧。”

方萬力把書扛到臥室,母親幫他倒了一杯溫水,遞給他,心疼道:“扛那麼重的東西,怪不得大冬天的,扛了一頭汗。怎麼不提前說一下?叫你爸去幫你。”

“不用,我有的是力氣。”方萬力舉起右手,做個秀肌肉的姿勢,微笑道。

沒見著父親。

“我爸呢?”

“你堂嬸(指方文奔老婆)在城裡買了很多年貨拿不回來,打電話過來,叫你叔叔去幫她,你爸去通知你堂叔了,剛出門。”

那時,鄉下很少人有電話,因為落戶費很貴,一部電話要上萬元。裝一部電話的錢可以蓋一間石頭房子。

電話費也很貴,不管有沒有通話,每個月都要幾百元的固定費用,所以平常人家是捨不得,也用不起的。

東村第一部電話是海鮮收購站的,屬於商用電話,老闆除了自家談生意用,靠賺收話費來彌補每個月昂貴的費用。

而東村第一部私家電話便是方萬力家的,那是方萬英和方萬水工作的第一年,用他們的年終獎一起買下的。

雖然說是私家電話,可是跟公話沒什麼區別。

海鮮收購站的老闆收話費還卻沒有通知服務,而方萬力家電話免費還會隨時上門通知。所以每天都會有很多的村民來方萬力家借用電話,特別是過節,有時還排著長長的隊伍。

他們家自然而然地成了村裡的“聯絡站”,父親和母親便成了“通訊員”。

母親道:“年底了,大家都很忙。別人家忙,我們家更忙。尾牙過後,每天都有很多人打電話過來,不是叫幫忙找這個人,就是找那個人,你爸每次剛進門就又得往外跑。這不,都這個時間點了,門聯還沒貼呢。”

“我來貼吧,門聯和糨糊在哪?”

母親指著桌子上一堆折得整齊的對聯道:“對聯在那,糨糊剛弄好。你剛回來,就先休息吧,等會叫你爸貼就好。”

方萬力說沒事,他不累,便去拿了對聯。

母親幫忙塗糨糊。

“哥哥姐姐呢?怎麼沒見到他們倆?”

“你姐前幾天打電話過來,說要先去找你哥,今天一起回來。應該快到了。”

“找我哥?有什麼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