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吶,那就開幹吧(第1/3頁)
章節報錯
蘇筱妍離開之後,秦老靜坐了一會,再又回到了書房,看著面前攤開的信紙,終究提了筆。
遠在杭州的王凝還不知道秦老這封信裡將他給出賣了個乾乾淨淨。
而近乎是同樣的時間,遠在儋州的蘇學士站在自己那三間破草屋子跟前,遙望著北方。
基於儋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就算是朝廷對這邊也近乎是顧及不了,一直以來也只是將這地方作為配流放之地,一般來說能來到這裡的官員,不管之前做著多大的官,到了儋州基本也意味著很難再復起了,蘇睢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這並不妨礙他心中對這個家國的激情。
儋州屬於邊緣荒蠻之地方,在他到來之前可謂就是一片化外蠻夷之地,人教未開,因此他倒也真的極大揚了“在其位謀其政”的優良作風,很是認真的做著他覺得能做的事。
蘇睢作為新朝數一數二的大文豪,到了儋州自然不會放過教育這一塊,因此開了學堂,幾年下來還是有了一些成效。對於整個儋州而言,他如今已經是比皇帝還要高尚的人,因此哪怕他在儋州只有簡陋茅屋三間,倒也樂得安逸。
可近些年那些昔日同僚偶爾寄過來的信裡,每每提及朝廷的事,他的心情越低落,大多數時候就像那洶湧澎湃的潮水,大起大落。
按理說這些年的經歷足以叫他看清楚這些東西了,但到底還是逃不過去,因此近段時間,他往京城去的摺子越緊湊,當中說的事情也越來越直白,他知道這樣下去難免要被皇帝厭惡,但無論是朝廷,還是他,在他眼裡都已經到了不得不下決心的時候了。
他能在幾年之間,從一個吏部侍郎一貶再貶低,直貶到一個小小團練副使,也已經沒什麼可在乎的了。
——
王凝接下了方明冶的任命,在接到諭令的第三天,他併到了知為書院所在的吳山。臨來時倒是用了公權抽調了秦浩然跟他過來,用的名義倒也是冠冕堂皇,知為書院射科教習。
秦浩然有些反抗,卻到底被穆青青壓了下去,所以不情不願的跟了過來。
這個時節,所謂的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已經有了主次之分,類似射樂二藝基本上已經不怎麼受讀書人待見了,因此對於所謂射科教習的名頭秦浩然很鄙夷,心裡也是打定了主意,這一定是王凝公報私仇。
吳山距離杭州主城有一段距離,在江南這等到處是山的地方,能夠有個名稱足以說明它的規模,所謂的知為書院原本是吳山上的一個寺廟,因為如今整個大周朝都信奉彌勒教,寺廟道觀的地位自然一落千丈。因此這座香火鼎盛的寺廟最後被強徵了去。
見到這座剛剛成立的書院的時候,王凝倒也佩服方明冶的決心,畢竟大業尚在草創之期,他卻捨得花這麼大的力氣興教育,可見還是很有遠見的。
當然了,與新朝不同,如今的大周朝堂上還是武將吃香,至於讀書人倒不見得地位有多高,不過因為如今的周邊原本就是新朝裡硬生生“分”出來的,倒也繼承了新朝讀書人的那些脾氣。
新局面之下,倒也有些讀書人躍躍欲試的。
王凝對這些倒也看得明白。
他如今作為這知為書院的山長,倒也真的是個很了不得的地位,也足以向世人表明他在周朝皇帝心中的地位。
當然這些地位自然也被扯上了安國公主的關係。
王凝對於這些也是明白的。
知為書院同樣草創之初,因此很多東西還沒能進入正軌。無論是書院的先生還是學生都還等著他這個山長做出決定。
王凝也明白,短時間內不可能有什麼真正能夠稱得上可用的人願意投入周朝的懷抱,因此他也不著急,一切按部就班,每天打了方明冶安排過來的那幾個教習遍訪杭州乃至整個大周朝控制地界的有名望的儒生。至於生源方面,暫時也只能請求方明冶下一封諭令,強行將周朝官員將領的適齡子弟安排過來。
之後就是安排課程了。
王凝並也臨時組建了個籌備會,倒是一切做的有模有樣。
此番做派之下,確實兩邊不討好了。對於周朝而言,他是諂媚狗,對於新朝而言,他是賣國賊。
王凝煞是體驗了一把真正意味上的裡外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