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鑄劍大師(第1/2頁)
章節報錯
段譽和巴天石趴在牆頭觀察了約莫半個時辰,其間那青袍人除了喝水,全程盯著作坊裡的鐵匠鍛劍,直至新到的四車礦石全部進了火爐,青袍人向幾個管事的交代了幾句,就出了作坊,向對面的一個小屋走去。
段譽和巴天石對視一眼,心照不宣的下了牆頭。
青袍人像往常一樣拉開房門就想上床休息,可突然頸部和肋間一麻,手足就不能動了,心中一驚,就想要呼喊,卻發現喉嚨不能發出聲音。
青袍人意識到自己是被武林中的高人點了啞穴了。
緊接著他就感覺到雙腳離地,卻是被那武林高人提進了小屋。
小屋內光線一黑,門也被關上了。
這位高人自然就是段譽了,他和巴天石看出來青袍人似乎是鑄劍坊的負責人,趁著他落單,順手就點了他的穴道。
段譽壓了壓嗓音,說道:“我有幾個問題要問你,你若想活下去就點點頭,若是不想回答就搖搖頭,我不介意送你去見閻王。”
段譽內力深厚,黑暗中也能看清青袍人的身形輪廓,見青袍人點了點頭,段譽在他脖頸間點了一下,解開了他的啞穴,問道:“先說你的名字?”
“薛燭”
段譽心中一動,想起了這個人。
薛燭在史書上名氣不大,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在越王勾踐面前品評天下寶劍。
但是薛燭的師父卻是大名鼎鼎的鑄劍鼻祖——歐冶子,歐冶子的女兒是莫邪,女婿則是干將,干將莫邪夫婦也都是流傳千古的鑄劍大師。
而薛燭,自然也是鑄劍大家。
段譽知道審問人的時候最好是先問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受審者降低警惕性,再問關鍵的問題,受審者就會覺得既然已經回答了那麼多問題,因為最後一個問題不回答被殺了,會覺得很不值得。
於是段譽又問道:“你為什麼只有六個手指。”
果然薛燭斟酌了一下,就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四個手指被我師兄風胡子砍去了。”
“既然是師兄弟,他為什麼砍你的手指?”
“風師兄受吳國大夫伍子胥以上賓之禮相待,甘願為吳國鑄劍。鑄劍一年後風師兄精力不濟,便來請我同去鑄劍。吳國與越國乃世仇,我心向越國,就拒絕了風師兄的邀請,還勸風師兄不要再去吳國。風師兄便趁我睡覺砍去了我食指和拇指,讓我不能再為越國鑄劍。”
這段典故段譽是知道的,見他把這麼隱秘的事情都說了,就知道這個薛燭不會再隱瞞,接著問道:“你什麼時候開始在這裡指點那些人鑄劍的?是誰讓你鑄劍的?”
薛燭道:“一年前越國大王請我來鑄劍,我告訴他少了食指和拇指不能再鑄劍,他就命我指點越國的工匠鑄劍。”
“這一年以來鑄劍所用的鐵礦從何處得來?”
薛燭沉默半響方道:“閣下可是大理國人?”
段譽沒想到透過這一個問題,薛燭就猜到了自己是大理來的。
但他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冷冷道:“現在是我問你問題,你無需多問。”
“我早就勸過大王,吳國未滅,不能起釁於大理。可大王復仇心切,已經失了平常心。”薛燭嘆了口氣,有些頹喪的道:“以前這鑄劍坊用的礦石採自會稽城南面的一座鐵礦山,那座礦山的品質只能算中乘,但有我指點鑄劍之法,能鑄成上等利劍。半個月前王宮來了一個神秘的黑衣人,這個黑衣人到來的第二天,大王就命人去開採大理國邊境上的一座礦山,那座礦山品質上乘,所鑄寶劍更為鋒利堅韌。我和範大人、文大人勸大王不能冒進,吳國未滅,莫要再與大理挑起爭端。大王不聽我等勸諫,一意孤行,還說不怕大理來人。”
段譽略一沉思,問道:“你說的範大人和文大人可是范蠡和文種?那黑衣人又是誰?”
薛燭點了點頭,道:“一年前,還是范蠡大人親自接我來的會稽城,范蠡大人多番勸諫大王不要採大理國的礦山,大王以前對範大人言聽計從,只是不知那黑衣人給大王灌了什麼迷魂湯,大王連範大人的話也不聽了。至於那,總是黑巾蒙面,大概除了大王沒人見過他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