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郡郡守是一個五十多歲的書生,叫李岫,他去大理國都城(大理國都城叫羊苴咩城,不太好聽,原著也沒用過這個名字,本書就叫大理城)朝覲述職的時候見過巴天石,但是沒有見過深居簡出的段譽。

李岫見巴天石親自前來,誠惶誠恐的好生接待兩人。他下意識的認為兩人定然是以巴天石為主,段譽被他當做了巴天石的跟班。

李岫把兩人迎進郡守府正廳,卻見到行走間巴天石總是落後段譽半步,在正廳落座時巴天石也坐在了段譽的下首。

他在官場摸爬了多年,很快就反應過來,這個年輕人才是此次前來主事的人,身份地位比巴天石更高,李岫言語間對段譽便越發的恭敬起來。

段譽推辭了李岫要為兩人接風的意思,直接開門見山道:“李郡守,我此來只為儘快查明礦山一事,不會在這裡逗留,你把礦山的情況詳細的跟我說一下。”

段譽沒有介紹自己,李岫便不知道他的身份,於是看向巴天石,見巴天石點頭,便道:“那群山賊是六天前發現的,秀山郡內一向承平,那群山賊就像是突然冒出來的。下官這幾天一直派人前去探查,但是他們安排了人手在周圍巡視,下官手下的人只會些莊稼把式,偷偷摸進去也不敢靠的太近,只能看到好些人在開礦石,再往裡看守太嚴,看不到他們最後把礦石運到了哪裡。”

段譽想了想,問道:“既然有山賊,為何不派官兵前去剿滅?”

李岫苦笑道:“下官手下只有二十幾號衙役,那些山賊人數甚眾,卻哪裡打得過他們。”

段譽一皺眉,道:“秀山郡沒有駐紮的官兵嗎?”

一直沒有開口的巴天石道:“世子有所不知,大理的官兵人馬主要駐守在都城一帶,大理與大宋、吐蕃和吳越一向和睦,秀山郡又偏遠多山,在這邊駐紮官軍殊為不易,只運送糧草一項便大費周折,故而只在秀山郡相鄰的威楚府駐紮有一營官兵,若是秀山郡有事,可從威楚府發兵。”

段譽想了想兩人來時走過的山路,不禁搖了搖頭,古時交通不便,要在群山中駐紮軍隊確實不易。

李岫又道:“這群山賊雖然佔了礦山,但那處礦山離國都太遠,陛下也一直沒有下旨開採,況且山賊沒有作亂,下官就沒有貿然請求調官兵前來。”

段譽點了點頭,知道古代打仗很不容易。既然已經獲得了山賊進一步的資訊,段譽便打算立刻前去探查,於是對李岫道:“李郡守,你派個人領路,我和巴司空這就到礦山去看看是什麼人在作怪。”

李岫道了聲是,便出去尋人,片刻就帶了一個瘦猴一般的二十多歲的男子回來,對段譽兩人道:“世子和司空大人舟車勞頓,下官安排了兩頂轎子送二位到礦山。”

段譽騎馬都嫌慢,哪會坐他的轎子,道:“轎子太慢就不用了,我倆一路都是步行而來,不差這一點兒路。”

段譽右手提在那瘦猴腰間,腳底氣勁一發便帶著瘦猴躍出廳門,巴天石忙跟了上去,兩人倏忽間便已出了府門。

李岫追出府門來,卻見三人已在半里以外,他哪裡見過速度這麼快的人,而且段譽手裡還提著一個人,李岫揉了揉眼睛,懷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礦山離郡守府二十多里地,不到半個時辰三人便已趕到。

遠遠望去,一座光禿禿石頭山在在青翠的群山環繞中很是扎眼,瘦猴擔心再往前會被巡邏的山賊發現,段譽便讓他自行回去,自己和巴天石繼續向前探查。

為了不被發現,兩人仗著輕功絕倫,在樹林間上躥下跳,比猿猴還要靈活迅速。

到了礦山近前,就看到有十幾個手持大刀的漢子分散在礦山腳來回走動,但是礦山的北面這一側沒有人在開採鐵礦石,顯然他們是為了擋住北面來的人。

礦山光禿禿的無法隱藏身形,兩人便在草木間穿行,繞到礦山的南側。

透過草木,段譽看到礦山靠近越國的一側有上百人,絕大部分都是衣衫襤褸,這些人有氣無力的揮動手中的工具砸向礦石。

還有少數一些人穿著和礦山北側的人一樣的黃色麻布衣袍,這些人手裡拿著鞭子和木棍,看到幹活不賣力的便上去抽打喝罵。

段譽與巴天石對視一眼,道:“看來我們的推斷是對的,這些人沒有一點山賊的樣子,也沒有哪家的山賊能役使這麼多百姓,而且他們訓練有素,倒更像是官兵。”

巴天石點了點頭,道:“只是不知這些人開的鐵礦石去了哪裡。”

段譽自信一笑,向不遠處堆放礦石的地方一指,道:“你看這裡,按照李岫所說,這些人在這裡開礦已半月有餘,顯然不可能只有這麼點兒礦石,他們必然還安排了一隊人把礦石運走,我們就在這兒等著,肯定能看到這隊人,而後跟蹤他們就能知道礦石的去處了。”

兩人默默等待了差不多一個時辰,果然看到一隊四輛牛車的車隊從南邊來到了礦山,車隊的首領與礦山這邊首領模樣的人說了幾句話,就安排人往車上裝鐵礦石。

礦石都被打成了很小的塊,方便裝卸,但裝滿四車礦石仍用了半個時辰,段譽不得不吐槽古代生產力的低下。

礦石裝好後,車隊立刻便啟程了,段譽和巴天石綴在車隊的後面慢慢跟隨。牛車行駛的很慢,走了兩個時辰終於走出了群山,前方已是一片開闊。

兩人無法再透過草木隱藏身形,但好在路上的行人多了起來,他們倒也不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