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操整頓軍馬,於建安十八年(二一三年)正月,親率大軍進攻孫權,讓荀彧到譙郡勞軍。

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便把他留在軍中,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參丞相軍事。

荀彧因病不能隨行,曹操便令其留在壽春養病。

曹操率軍至濡須口,攻破孫權西營,製作竹筏,乘夜出水口至巢湖小島上,被孫權水軍圍困,被俘三千多人,溺水而死者數千,只得堅守。

孫權親自乘船到曹操軍前挑釁,曹軍將領想要攻擊。

曹操阻止,下令不準弓弩亂射。

孫權離開五六里後,還敲鼓吹號,十分自如。

曹軍見狀,一艘大船駛出,亂箭齊發,箭中一面,偏重將覆。

吳船直掉船頭,使另一面受箭,箭均船平,然後數船圍擊,將曹軍大船擊沉。

多少年後,當地漁夫水位淺時尚見此船露出水面。

曹操看到孫權舟船器仗軍伍整肅,進退有序,不禁感嘆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孫權回到水寨,意欲勸退曹操,眾將不解:“春季將至,上游冰雪融化,江水上漲。曹軍在湖中孤島中,即便不被淹沒,我軍四面圍攻,斷無生還之望,何以勸退?”

孫權笑說:“孔明神算,明知曹操敗走華容,卻讓關雲長伏擊,故意放走,何也?今我若滅了曹操,其子曹丕及其將領豈能善罷甘休,必以我為頭號大敵。劉備志在益州,只是坐山觀虎,不肯出兵相援,東吳危矣!”遂作書寫箋,派人送給曹操。

曹操拆看,箋上說:“春水方生,公欲速去。”別有一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對將領說:“孫權不欺孤。”便有退兵之意。

此時壽春傳來訊息,說是荀彧時年五十歲病死。

曹操悲傷哀痛,無心再戰,又值夏侯淵飛報告急,遂率軍撤退,往援夏侯淵。

且說楊阜以葬亡妻為名潛出冀城,徑往歷城。

歷城守將撫夷將軍姜敘,字伯夷,天水郡冀城縣人,與楊阜是姑表兄弟,姜敘的母親是楊阜的姑母。

楊阜從小在姜敘家長大,見到姜敘和姑母,敘說了冀城陷落的經過,悲泣不已。

姜敘說:“何以如此悲慟?”

楊阜說:“守城卻又守不住,君長已死而不能同命,我還有什麼臉活著呢?馬超背叛父輩,背叛國家,燒殺將士,全州憤怒。望表兄下決心除之。”

姜敘說:“馬超驍勇,又有羌氐相助,恐力不及。若事不成,還恐累及老母。”

楊阜說:“有勇無謀,易圖也。吾已暗約安定的梁寬,南安的趙衢、龐恭等。表兄若肯起兵,必為內應。”

薑母慷慨說:“咄!伯奕,韋使君遇難,豈一州之恥,亦汝之負,豈獨義山哉?吾兒無須顧我,事淹變生。人誰不死?死國,忠義之大者。吾年已八十有餘,何懼連累?但當速發,我自為汝當之。”

姜敘這才下定了興兵征討馬超的決心,遂與族弟姜冏及同鄉趙昂、尹奉、姚瓊、孔信等商議。姜冏欣然應諾,即將妻子與剛才十多歲的兒子姜維隱遁安置。

趙昂回家告知妻子:“欲與楊阜、姜敘、姜冏等興兵報韋康之仇。怎奈兒子趙月現為馬超裨將,馬超必先殺我子,如何是好?”

其妻厲聲說:“雪君主之大恥,雖死猶榮,何況一子乎!君若顧子而不行,我當先死矣!”趙昂乃決。

次日,通告安定梁寬、南安趙衢及龐恭,又聯絡了武都人李俊、王靈等共同起兵討伐馬超。

眾人商議,先由姜敘、楊阜、姜冏在歷城舉旗反超,調虎離山;由梁寬、趙衢等聯絡城內楊嶽作為內應,裡應外合,奪取冀城。

馬超聞知楊阜、姜敘會合趙昂等起兵舉事,大怒,即斬殺了趙昂兒子趙月,遂率龐德、馬岱盡起軍馬攻打歷城。

姜敘等出城迎敵,兩軍混戰。

姜敘等怎敵馬超、龐德、馬岱英勇,姜冏戰死,姜敘、楊阜大敗而走。

馬超驅兵追趕,背後喊聲起處,趙昂、尹奉等引軍殺來。

姜敘、楊阜回軍掩殺,兩下夾攻,馬超首尾不能相顧。

此時又有一彪軍馬從斜刺裡殺來,原來是曹操從濡須口回來,增派兵馬,令夏侯淵率兵來破馬超。

馬超雖勇,怎敵這三路軍馬拼殺,大敗而回。

及至天明,馬超引敗軍到冀城下叫門,城上亂箭射下,梁寬、趙衢立於城頭大罵馬超,把馬超妻子楊氏及其長子一刀一個砍了,將屍首從城上拋下。

馬超氣噎塞胸,幾乎墜下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