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 輔劉備孔明出山 棄黃祖興霸投吳 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卻說諸葛亮與黃月英婚後,臥龍莊平添了許多歡樂。
黃月英德才俱佳,心靈手巧,隨諸葛亮耕作隴畝,操持家務,還發明製造了磨面機械,翻新改進了耕作犁耙,驢拉磨,牛耕田,當地百姓紛紛仿效。
家中有了德才良慧賢妻操持,諸葛亮空閒時,或駕小舟遊於江湖之中,或訪僧道于山嶺之上,或尋朋友于隱居之處,或察民情於村落之間,或樂琴棋於洞府之內,時常與黃月英一起,推測分析天下大勢,推演預判攻守戰策,探討預定治理方略,七八年間,加上多渠道的訊息來源,更加豐富了胸中所學,學識大長,可謂是經綸滿腹,韜略盈胸。
這日閒遊歸來,正與黃月英在茅廬談論所見所聞,見童子來報:“徐元直單人騎馬來訪。”
諸葛亮出柴門迎接:“近聞元直輔佐劉備,怎麼得閒到此?”
徐庶說:“吾在劉荊州處,見其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徒有虛名,便遺書別離。夜至水鏡莊,欲尋明主而事。師言‘英雄豪傑就在眼前’,便將劉備躲難莊中告知,教我去新野自薦,深受劉備尊崇,知遇明公,本欲盡力輔佐,怎奈老母為曹操所囚,馳書來召,只得舍之而往。為報知遇之恩,臨行將孔明兄推薦給劉備,望展平生之大才施以輔助,劉備幸甚,吾心方安。劉備思賢若渴,即日定來拜請,唯恐不肯出山,特折道前來知會,望勿推辭 。”
諸葛亮聞言作色說:“這是把我當成了祭祀宰殺的牲畜啊!”
說罷,拂袖而入。
徐庶羞慚而退,上馬奔許昌而去。
諸葛亮回到茅廬,黃月英見他面帶怒容,急將榻上羽扇遞給他,讓坐榻上。
諸葛亮輕搖羽扇,神色漸定:“元直去便去了,偏偏還把我推薦給劉備,恐無寧日矣!”
黃月英說:“曾聽父親說,曹操論起天下英雄,只有他與劉備。水鏡先生也見過劉備,並讓徐庶自薦輔佐。徐庶也以為得遇明主,想這劉備定是可輔明主。”
諸葛亮說:“劉備志在匡扶漢室,維繫劉氏天下,是在逆勢而動。雖然劉備被曹操稱為英雄,但英雄卻無用武之地。雖有復漢之心,卻無回天之力。曹孟德順天時,通民意,多靠人謀,除暴安民,挾天子以令諸侯,平定了北方,佔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八州之地,不日必將南下,荊州首當其衝。”
黃月英說:“自董卓以來,北地戰禍不休,荊州方得偏安。姨父雖領荊州,卻力求自保;雖系宗室,卻無大志;雖籠人才,卻不能用。曹操志在天下,北方既定,若揮師南下,荊州危矣!”
諸葛亮說:“劉表徒有虛名,決非明主。今又病重,賢妻舅父蔡瑁掌握大權,必與賢妻姨母蔡夫人合謀鼓動劉表廢長立幼,荊州不攻自亂。吾師水鏡先生識人,教元直輔佐劉備,取劉表以代之,方可外御強敵,內防自亂。誰知曹操多謀善斷,設計誆走元直,剪去羽翼。元直為報知遇之恩,將我推出,故而生氣。”
黃月英說:“夫君也言劉備乃當世明主,正好擇主而事,元直推薦,得遇明主,何氣之有?”
諸葛亮嘆說:“只是不得其時矣!”
黃月英說:“人間亂世出英雄,江河橫流顯本色。夫君一身才學逢明主危難之際得以施展,正當其時也!”
諸葛亮輕搖羽扇思忖後說:“也罷。料那劉備思才若渴,不日定至茅廬來訪。吾與賢妻先往岳父處求教,以觀其誠。”
二人商定後,遂囑咐諸葛均及童子待劉備來訪時應對之語,便與黃月英去沔陽與黃承彥商議。
黃承彥見女兒與女婿到來甚喜,聞知決定出山輔佐劉備,極為贊同,留住家中,儘教所學,天天探討,日日研判,學識又增。
不覺新春又至,諸葛亮欲行,恐黃月英回住臥龍莊不便,請求留居沔陽,黃承彥夫婦當然同意。
臨行,黃承彥還把自己根據多年遊歷精心繪製的荊州、涼州、益州三州二十五郡地形圖交付諸葛亮,以供時用。
且說劉備思賢若渴,自從在水鏡莊聞知臥龍才名,又得徐庶推薦,並告住處,遂有“三顧茅廬”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