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 于吉復仇除孫策 孫權繼任納賢士 二(第1/3頁)
章節報錯
且說程普等人見孫策身受重傷,不敢怠慢,急忙扶上馬背,救回城中,尋找神醫華佗治療。
于吉聞知刺殺孫策計劃失敗,許貢三個家客被殺,孫策雖受重傷卻未斃命,得知孫府派人四處尋找華佗為孫策療傷,知道華佗卻去了中原,便身披道袍,手拄蔾杖,說是能為孫策療傷。
于吉寓住東方,往來吳會,普施符水,救人萬病,無不應驗,世人以神仙相呼,盡皆敬仰。
孫策手下便引于吉入見。
于吉煞有介事診視一通:“箭頭有藥,毒已入骨。吾與其敷藥,百日後方可無虞。但需靜養,不可衝動。若怒氣衝激,再也難治。”
于吉說罷,敷上藥膏,拿出一粒藥丸讓其服下,又留下三粒藥丸,囑咐“隔天一丸,按時送服”,然後飄然而去。
孫策自覺傷痛稍止,但卻有些頭暈目眩。
這日正靜躺養傷,忽報張紘遣使者從許都回來,急忙喚入。
使者言講:“曹操很懼怕主公,帳下謀士也很敬服,惟有郭嘉頗有輕慢不遜言語。”
孫策問:“郭嘉曾有何說?”
使者先不敢說,經不住孫策再三逼問,只得以實相告:“郭嘉曾對曹操言及主公,‘孫伯符輕而無備,性急少謀,徒有匹夫之勇,它日必死於小人之手,不足為慮’。”
孫策本就性急,聞聽此言不禁大怒:“郭嘉小兒竟敢如此輕我,待我取許都,誅殺郭嘉匹夫。”
遂召集眾將,商議進兵許都。
張昭勸說:“道士勸誡主公百日休動,今何因一時之忿,自輕萬金之軀?”
正說話間,忽報袁紹使者陳震至。
孫策請入,看了來使所呈袁紹書信,聽了來使“結好東吳為外應,共同攻伐曹操”之意,大喜,即日召集眾謀士、將領於城樓,設宴款待陳震。
酒至數巡,孫策忽覺頭暈,雙眼模糊,許貢家客行刺一幕又現眼前:“奉神靈遣使,特來為主人報仇。”
恍惚中,孫策令人將於吉所給藥丸放入酒中,待溶化後潑灑地上,見地磚頓起氣泡,知藥中有毒,勃然大怒,急令捉拿妖道于吉,演繹了一段于吉上壇求雨,孫策令人堆柴焚燒于吉,于吉在大火中慷慨激昂斥責孫堅殘害太平道、鎮壓黃巾軍罪過,孫策將於吉斬首示眾、于吉化煙昇天、孫策奉母命至玉清觀祈禱精彩傳奇,情節雖然神奇怪異,頗能吸引讀者眼球,但卻帶有迷信色彩,失去歷史真實,不再贅述。
且說孫策自殺于吉後,終日恍惚,總覺于吉陰魂不散,纏繞身邊,自覺不久人世,遂將張昭眾人及弟孫權召至臥榻前:“天下方亂,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大可有為。望子布眾位,盡力輔助我弟孫權。”
說罷,遂親手將印綬交付孫權:“若舉江東之眾,決戰兩陣之間,與人抗衡爭霸,仲謀不如我;若論舉賢任能,使各盡其力以保江東,我不如仲謀。望弟顧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
孫權大哭,拜受印綬。
孫策又將母親、妻小、諸弟喚入,囑託後事。
孫策母親吳夫人哭著說:“恐仲謀年幼,不堪重任,當如何?”
孫策說:“仲謀才能勝我十倍,足當大任。倘若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可惜周瑜今不在此,不能當面囑託。”
於是便將妻子喬夫人喚至跟前,執其手說:“吾與汝不幸中途永別。以後見到汝妹,別忘讓她轉告妹夫周郎,盡心輔助我弟,休辜負了你我夫妻一場相知相慕情誼。”言罷,瞑目而逝,年僅二十六歲。
羅公引詩讚曰:“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三江靖,名聞四海香。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
且說孫權,字仲謀,出生於東漢光和五年(一八二年),孫堅次子,九歲喪父,受到吳夫人教育,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崇尚俠義,喜歡蓄養賢才,因此漸與父兄齊名。
他常跟隨在兄長孫策左右並參與內部事務的決策,其才能令孫策都自嘆不如。
每當宴請賓客時,孫策常常回頭看著孫權說:“這些人以後都會是你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