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 關雲長曲線護嫂 張益德上山落草 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且說關羽被圍土山,等到天明,報稱張遼單人獨騎來到山上求見。
關羽見了張遼:“文遠兄來此,是相助,還是相敵?”
張遼說:“吾與雲長兄今雖各屬敵對陣營,但私交甚篤,豈能為敵?”
關羽說:“那就是來助關某了。”
張遼說:“兩軍交戰,各為其主。吾之為人,雲長兄不是不知,絕非叛主助敵,因私廢公之徒。”
“既不為敵,又不相助。文遠兄上山意欲何為?”關羽不解問道。
張遼便以“三罪、三便”勸關羽投降。
關羽問:“何為三罪?”
張遼說:“若雲長兄寧死不降,其罪有三;當初劉使君與兄結義,誓同生死,今兄戰死,若使君尚在,欲求兄助而不得,則辜負當年盟誓,其罪一;使君把家眷託付給雲長兄,今兄戰死,二夫人無所依賴,辜負使君重託,其罪二;雲長兄武藝超群,兼通經史,不思與使君共扶漢室,今兄戰死,以匹夫之勇,白死無功,視為不義,其罪三。”
“三便怎講?”關羽又問。
張遼說:“若雲長兄肯降,既有三便:一不背桃園盟誓,二可保護二嫂,三可留有用之身,匡扶漢室,報國安民。”
關羽心想:其餘不講,只是兩位嫂夫人已經兩次失陷,這次失陷於我手,若有不測,愧對兄長,其罪難咎,斟酌再三後說:“兄言三便,吾有三約。若丞相能從,我即卸甲;如果不允,寧願受三罪而死。”
張遼問何三約?
關羽說:“一約,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約,二嫂獨處,請給皇叔俸祿贍養,一應人等不許到門騷擾;三約,只要知道皇叔去處,不論千里萬里,即當辭往尋兄。三者缺一,寧死不降。”
張遼回見曹操,將關羽三約相告。
曹操自思:吾為漢室丞相,獨攬朝權,降漢即降我,一約可許;劉備乃皇叔,其家眷別處,以資奉養,不得騷擾,亦應當之,二約可許;只是三約,知劉備資訊,雖遠必去,那我收養何用?
想到這裡,曹操對張遼說出自己的擔憂。
張遼則說:“雲長一身忠義,知恩圖報。之所以忠誠劉備,是因為劉備將他當作親弟厚待。若丞相更以厚恩以結其心,何愁雲長不服?”
曹操聽了,遂從三約,叫張遼再往土山,請關羽下山入城。
張遼奉命再次來至土山,備說曹操厚愛之情,許諾三約之請,關羽這才同意隨張遼下山。
關羽到下邳拜見二嫂,得知曹軍入城,對兄長家眷極力保護,絲毫無犯,便將三約降漢之事告知。
糜、甘二夫人認為,尊夫玄德被認皇叔,自是漢室宗親,何曾背漢?不存降與不降,只是歸漢而已。
關羽聞聽二夫人議論,也覺有理,即收拾車仗,請二嫂上車,親自護車隨曹操還許都。
到了許昌,曹操先引關羽拜見獻帝,命為偏將軍,又撥一府邸讓關羽居住。
關羽把一府分為兩院,二嫂居住內院,派十名老兵把守院門,自居外院守護。
自此,曹操待關羽甚厚,可謂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賜銀,下馬贈金;又選美女十人侍奉。
關羽將所有賜贈盡送二嫂收儲,讓十名美女入內院服侍二嫂,每三天一次,於內門外向二嫂躬身問安。
曹操見關羽戰袍舊破,取上好錦緞制戰袍相贈。
關羽穿於內,外穿舊袍,以思兄長所賜,不因得新而忘舊。
曹操見關羽鬚髯長散,以紗錦做囊,賜關羽護髯。
次日早朝拜見天子,獻帝見關羽胸前垂一紗錦囊,令當殿散開,髯過其腹,不禁讚賞:“真美髯公也!”
關羽遂有“美髯公”之稱。
曹操見關羽馬瘦,以呂布赤兔馬與鞍轡相贈,關羽跪地拜謝。
曹操驚問:“吾屢次贈送金帛美女,雲長都未曾下拜;今贈馬,不過一畜,為何喜而再拜,豈不有貴畜賤人之嫌?”
關羽說:“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長下落,就能在一天之內見面。”
曹操厚待關羽,可以說是無人可及,聞知此言,知關羽去心依然,愕然後悔,便叫張遼前往試探。
張遼見了關羽:“丞相如此厚待,雲長兄為何每每言去?”
關羽說:“吾豈不知曹公待我甚厚,怎奈兄長疼愛,誓共生死,不可背叛;曹公厚恩,必當圖報,如不立功報恩,當不離去。”
張遼回見曹操,以實相告。